:::
自然分類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ì rán fēn lèi |
解釋:
純本生物進化自然系統的動植物分類方法。相對於人為分類法而言。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自然分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Natural Classification |
作者: | 陳敏珍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然分類(Natural Classification)是按照事物本身固有的特質,把相似者類集起來,把相異者區分開來,並按照其自然順序編類。由於該特質對於事物之存在及辨識各類事物相當重要,故被採用為分類的依據。 自然分類,基本上是一種哲學的分類系統,它以事物的主題內容為重,並對語意文脈(Semantic Context)做有系統的安排。其目的在以最經濟的方式,對各類資訊提供最大量的檢索。它不同於分類學(Taxonomy),因為其以可見事物的分類為主,它亦與抽象分類(Abstract Classification)及人為分類(Artificial Classification)有別,因為後二者均與語言、主題內容無關。故語意文脈是自然分類的重要特徵。 自然分類之產生係基於人類溝通的需求與方法,它與自然語言(Natural Language)有著密切關係,而且非常依賴自然語言。因為它必須藉用自然語言的特性,使其能被瞭解而具實用性。然而它卻可突破自然語言的限制,在語意文脈的基礎上,依據獨特的文法,建構一套人為語言(Artificial Language),使得分類更具彈性。故自然分類雖以自然語言為基礎,但並不僅以字詞本身的意義來建構,而係透過語意分析(Semantic Analysis)將自然語彙加以標準化、規範化,並經由上下文語言環境來界定語彙之間的關係。 在語意文脈的安排方面,主要有4種型式:順序(Sequential)、層級(Hierarchical)、組合(Associative)及屬性(Attributive)。自然分類均採用混合型式,而不以單一型式來安排。目前通用的分類表皆具此特色。例如,4大分類系統中,杜威十進分類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基本上是層級的;美國國會圖書館分類法(Library of Congress Classification)基本上是順序的;國際十進分類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基本上是組合的;冒號分類法(Colon Classification)基本上是屬性的。但是每一個分類系統均於若干主題內採用其他型式,以應其類目配置特殊的需要。 自然分類系統,主要是由註記(Notation)與標示(Label)組成。註記是分類表中最小的單元,它是建構語意文脈的要素。註記有其獨特的符號系統,代表一種人為語言,它的文法結構嚴密,以便提供較較廣的語意文脈。每一註記皆有一相對應的標示,其由一種或多種自然語言形成,主要的功能是揭示註記的意義。為使分類表更為完備,必須編製標示索引,內容應包含語彙與註記,且類表與索引用語須一致。 自然分類法使用於開架書庫,對於讀者資料的查尋幫助相當大。而自然分類之評鑑,主要是以檢索效率為依據,從檢索的相關性(Relevance)、回現率(Recall)即可評定其實用性。現今有關分類理論的研究,著重於自然分類的目的、機能、限制、自然語言的運用及語意文脈的構成等方面之探討,以便為自然分類系統建立具體之理論基礎。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自然分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