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硯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7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yà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ㄇㄛˊㄇㄛˋㄩㄥˋ˙ㄉㄜㄨㄣˊㄐㄩˋㄖㄨˊ:「ㄧㄢˋㄊㄞˊ」。
  2. ㄧㄡˇㄊㄨㄥˊㄒㄩㄝˊㄑㄧㄥˊㄧˋ˙ㄉㄜㄖㄨˊ:「ㄧㄢˋㄒㄩㄥ」、「ㄧㄢˋㄧㄡ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àn
解釋:
  1. 磨墨用的文具。
    【例】硯臺
  2. 有同學情誼的。
    【例】硯兄、硯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àn
解釋:
[名]
磨墨的用具,通常用石頭製成。如:「硯臺」。宋.蘇軾〈次韻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詩三首之一:「我生無田食破硯,爾來硯枯磨不出。」
[形]
有同學情誼的。如:「硯兄」、「硯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沈津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硯,研墨和添筆之器具,是我國傳統的文房用品,與筆、墨、紙並稱文房四寶。漢劉熙〔釋名.釋書契〕云:「硯,研也;研墨使和濡也」。漢許慎〔說文〕云:「硯,石滑也」。「滑」訓作「利」,與研磨同義。最原始的硯,是陝西半坡遺址附近臨潼姜寨出土的研磨顏料的研磨器。古代的硯,用銅、鐵、陶、石等不同質地所製,造型也多種多樣。其中石硯多取天然礫石,唐劉禹錫〔送鴻舉師游江西〕詩云:「使君灘頭揀石硯,白帝城邊尋野蔬」。隋唐以後,漸漸以陶泥燒造,同時先後發現了端石、歙石、魯石、洮石等適宜於製硯的石材。這些石材除了具有堅實、滋潤、細膩、發墨、不傷筆等特點外,其石質有各種紋理,使人喜愛,如端石有魚腦凍、蕉葉白、青花等;歙石有羅紋、眉子、金星、魚子等。東漢以前的硯,大多附有研石,東漢以後逐漸不用。漢及魏晉之硯,大都作盤形。又因古人席地而坐,硯石底部有足,以便取用。漢代至兩晉又盛行圓形三足式硯,北朝多方形四足式硯。至唐,隨著造墨技術之發展,硯的樣式也日益增多,如龜式、屐式、箕式及山峰多足式等硯。平足無足硯出現於五代時期,此為硯的形制重大變化,因唐末高腿桌椅出現,人們寫字作畫,逐漸伏案之故,硯從几下置於案上,有足硯乃為減少。在硯上刻製銘文,也始於五代。宋元以後,石硯普遍採用,達官貴人、文人學士尤講求瑞、歙、洮等石。明清時期造型更為豐富,有方形、長方形、多角形、圓形等。各種硯石,以人手溫潤,質地精堅而易受墨,又不滯留於硯上者,方為佳品。硯的悠久歷史,也是文化生活中的一種反映,它與每一時代風尚和生活、生產情況多有關連。自宋至清,硯譜之編計有多種,其中以宋米芾〔硯史〕、宋高似孫〔硯箋〕、清于敏中〔西清硯譜〕、清高鳳翰〔硯史〕最為著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hī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磨墨用的石盤。
同義詞: 墨盤、墨硯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光滑石頭。《說文解字.石部》:「硯,石滑也。」清.段玉裁.注:「謂石性滑利也。」

2. 磨墨之用具,通常以石頭製成。如:「筆墨紙硯」。宋.蘇軾〈次韻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詩三首之一:「我生無田食破硯,爾來硯枯磨不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二生就討過筆硯,寫了息詞,同著原告、被告、中證、一干人進府裡來。」

3. 指同學情誼。如:「硯右」、「硯友」。《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好在我們同硯,彼此不必客氣。」

4. 姓。如元代有硯彌堅。

注音: ㄧ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墨盤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