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清史稿藝文志] - 教育百科
稿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喬衍琯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清史稿〕卷151至154為〔藝文志〕(以下簡稱〔清志〕),係由吳士鑑編成長編9本,章鈺分類,朱師轍改編整理而成。單行本則僅題朱氏之名。
  〔清志〕編成,雖歷經10餘年,多人參與,仍多缺誤,綜合20餘家意見,略述於下:
  (一)體例--仿〔明志〕斷代成篇,唯增收清人所輯古代佚書,附於每類之後,至於明末遺民,有關太平天國文獻,清末革命黨人著述,多未收錄。反而收錄入滿清遺老出仕民國,或已入民國後的著述,斷限失當。又所著錄各書,其撰人里貫仕履及生平,多有不見列傳,未能仿漢、隋、新唐諸志,略加注記。
  (二)收書範圍--〔清志〕共收四部書9,633種,138,078卷,與〔宋志〕、〔四庫總目〕略相當,應收而未收之書尚多:如清人所撰小說、戲曲、釋道論著、所編印叢書、制藝,以及批校本等,均應擇優著錄,或補其末備。又如少數民族著述、新學譯著、敦煌等地及國外所發現之古代文獻,禁燬書等,亦宜酌為收錄。
  (三)錯誤--凡書名、卷數、撰人等,每有錯誤。又〔清志〕中頗有重出之書,應加刪除。
  〔清史稿〕有關內本與關外本之分。其中〔藝文志〕則僅序文有異。關內本周原文,關外本則經金梁改易失真。民國以後排印之單行本,則用關內本。
  〔清志〕既多缺失,後人每加補正,喬衍培〔清史藝文志考評〕(收入中山大學〔第二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加以綜述。國史館與故宮博物院合纂〔清史稿校注〕,補正脫誤外,兼及考異,引證甚富,而失於繁蕪,體例不一。國防研究院據〔清史稿〕修為〔清史〕,〔藝文志〕部分僅增書3種,訂正則無關宏旨,且多新出失誤。彭國棟撰〔重修清史藝文志〕,自稱「參考全國公私書目,增列約一倍。」然去取失當,斷限不明,部種卷數觀念混淆,誤題作者,竄改書名,序列錯亂,重出之書甚多。唯部類各有序,亦不足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武作成撰〔清史藝文志稿補編〕共增補書10,438種,93,727卷,與原編略相當。頗知別擇,然其中重出計200餘處,且仍多應收而未收之書。而各類書多依撰人姓名筆畫簡繁排列,不甚合史裁。
  〔清史稿〕舊印本及新點校本,經多次印行,頗易得,1982年,北京中華書局。以〔清志〕與〔補編〕加以點校,合印為兩冊,並附有書名與著者索引,甚便於查檢。仍有待拾遺補闕,並彙為一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清史稿藝文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