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球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ǎn qiú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板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ǎn qiú |
解釋:
一種球類運動。起源於英國。場中設三門柱二個,利用板擊球,每隊十一人,於草地上比賽。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板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ricket |
作者: | 林玉瓊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板球是和棒球相類似的運動,在英國極受歡迎和重視,就好像棒球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一般。板球起源於十三世紀時的英國,當時英國人很流行一種叫做「板凳球」的遊戲,玩法是一方球員用一根棍子來避免一張翻過來的三腳板凳被對方選手所投過來的球擊中。慢慢地板凳球演變成板球,成為英國的主要運動之一,cricket這個字即由crice演變而來,意思是「棍子」或「棒子」。板球運動除了盛行於英國之外,在澳洲、印度、紐西蘭、非洲及西印度群島等地也極盛行。目前最著名的比賽是英國與澳洲之間的「骨灰盃」板球賽。 板球比賽是在一平坦呈橢圓型的草地上進行。球賽以兩個「三柱門」為中心,兩三柱門間的距離為二十二碼,三柱門是由三根長約二十八吋的木柱及置於木柱頂端連接木柱的兩根橫木所構成。比賽時雙方隊伍各派十一人參賽,著白色球衣上場。一般在球場的成員有投手、守門員、捕手、球門旁防守員、球道防守員、第三人、漏接球防守員、左外野手、右外野手、橫向防守員和遠方防守人。 板球比賽中,投手最主要的目的在擊落柱上的橫木,反之打擊者則在防止投手擊落橫木。比賽時,投手立於一三柱門前,打擊者兩人一組,各立於兩三柱門,打擊者持扁平船槳式的球板立於一三柱門前,另一打擊者,則立於投手站立的三柱門旁。投手必須挺直手臂將球甩向對面的三柱門,當打擊者將球擊出時,兩打擊者皆須跑向對方的三柱門,互跑一趟可得一分,在球尚未被傳回擊落三柱門的橫木前,打擊者可繼續互跑。互跑的次數為奇數時,則由另一位打擊者打擊,若為偶數則由原打擊者繼續打擊。一位投手投出六球後(澳洲為八球),則換由立於另一三柱門的球員當投手投球。當攻隊十一人中有十人被判出局時,此局就算結束,由另一方攻擊。一場比賽大多比兩局。 板球是一項著重攻擊的比賽,防守極為不易,攻方球員不易出局,因此一場比賽可能持續兩三天之久,所以有人將板球賽稱為「超級馬拉松球賽」。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板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