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偏見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piān jià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ān jiàn
解釋:
  1. 不公正或固執的見解。
    【例】心存偏見的人往往無法看清事物的真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偏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iān jiàn
解釋:
不公平或固執的見解。《漢書.卷八五.杜鄴傳》:「由後視前,忿邑非之,逮身所行,不自鏡見,則以為可,計之過者。疏賤獨偏見,疑內亦有此類。」《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八:「你伯娘雖然不明理,卻也心慈的。只是婦人一時偏見,不看得破,不曉得別人的肉,偎不熱。」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偏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rejudice
作者: 詹昭能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偏見與歧視(Discrimination)雖然經常交替使用,兩者實則有別;偏見意指個人對於特定團體(例如政黨、種族、國家、民族、宗教)或所屬成員的不友善態度,而歧視則是指對於特定團體或其成員所表現出來的不公平態度或行為。
  對於特定團體或所屬成員的偏見,理論上可分為三種成分:第一,認為或相信這個團體的成員,都有某些不足稱道的特質或行為方式,這種忽略個別差異的認知(認知成分),就是所謂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第二,直接或間接地接觸這個團體或所屬成員時,有一種強烈的不愉快或不舒服感(情感成分),與認知反應相伴而生;第三,對於產生偏見的對象,所採取的不利或不當的行為,從最低層次的躲避到比較激烈的暴力行為(行動成分),都有可能。
  歷來對於偏見或歧視行為的研究與解釋,有的比較重視社會性因素,如探討不同團體間,因為競逐有限的資源、較大的權利與較高的地位,可能造成的偏見或歧視行為。有的比較強調個人的因素,如上述有關偏見的認知、情感、與行為成分研究,以及偏見與權威人格(Authoritarian Personality)關係的研究等。不過社會與個人兩方面因素,對偏見或歧視行為的共同影響,也沒有被忽略。如在社會環境中遭遇挫折的人,可能因此形成對別人的敵意與攻擊動機,並投射到比較弱勢的發洩對象,對於這些「代罪羔羊」的偏見因此形成。
  最近在偏見或歧視行為問題的研究領域,學者們對於三項主題最感興趣:第一,性別主義問題(Sexism):與性別有關的偏見或歧視行為,特別是對女性的偏見或歧視;第二,年齡主義問題(Ageism):與年齡有關的偏見或歧視,通常以對老年人的偏見歧視為主;第三,象徵主義問題(Tokenism):指有偏見的人,往往會以最小的代價,刻意對對象表現出友善的行為,以便為自己比較嚴重的歧視行為「合理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偏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更新說明
2020-12-02 15:37
蕭宇翔
 
※此為教育百科會員投稿的內容,其補充之教學素材,僅提供參考。
更新時間 2020-12-02 15:37
相關臺灣台語 偏見
相似詞 成見、私見、意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