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意調查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ín yì diào chá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民意調查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似詞: | 民意測驗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ín yì diào chá |
解釋:
經過研究設計,以自填問卷、當面訪問、或電話訪問等方式,進行抽樣調查並加以分析,以便了解人民對各項社會議題的意見與態度的調查方式。也作「民意測驗」。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民意調查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Opinion Polls |
作者: | 詹昭能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民意調查旨在探討民眾對社會各項議題的意見,可依據調查結果的考驗方式區分為兩類:(1)可以內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或其他調查加以檢驗的即時民意調查,如調查目前民眾對興建核能發電廠的意見。(2)只能在事後加以考驗的預測調查,如預測選民投票意向的民意調查。 早期民意調查是以 寄方式,調查大量民眾的意見或反應,最著名的是〔文學文摘〕(Literary Digest)雜誌在一九二○年到一九三二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分別以數以百萬選民為對象的民意調查。第一個實施現行抽樣民意調查的機構,是成立於一九三四年的美國民意調查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of Public Opinion),一九三六年蓋洛普(G. Gallup, 1901~1984)、羅波(E. Roper)與克羅斯立(A. Crosley)三人分別負責的民意調查,也以抽樣方式正確預測羅斯福(F.D. Roosevelt, 1882~1945)總統的當選。 在我國的民意調查實務方面,〔臺灣新生報〕於民國四十五年曾率先設立民意測驗部,舉行民意調查。民國四十七年中華民國民意測驗學會成立,不但受託執行民意調查,也舉辦研討會,出版〔民意月刊〕,推展民意調查學術研究。近年來由於民主政治的發展,民意調查尤為興盛,除〔聯合報〕、〔中國時報〕、〔中央通訊社〕等新聞媒體附設的民意調查中心外,蓋洛普等國外專業公司也來臺設立分支機構,中國國民黨與民主進步黨等政黨也成立專責單位,定期或不定期舉行民意調查。雖然各界對調查的品質多所批評,但國內民意調查的 潮卻未因此而衰退。 民意調查在抽樣技術方面曾不斷改進,如一九三○年代到一九四○年代盛行的配額抽樣(quota sampling),是事先依據性別、種族、年齡與收入等因素,決定各類樣本的配額再抽取樣本。由於抽樣時訪問者常以比較方便的受訪者為對象,因此樣本可能傾向於收入與學歷都比較高的人。另外所謂的系統抽樣方法(systematic sampling),是以隨機方式依序列出母群體N個成員的名單,再每隔N/n個人固定抽取其一,以構成n個人的樣本,這種方法的主要難題是名單難求,而且在母群體分布廣泛時,花費也較高。為兼顧代表性與可行性,美國蓋洛普民意調查公司目前採行三階段的抽樣方式,先後以選區、家庭與家庭成員為單位,隨機抽取大約一千五百名受訪者為樣本。 在問卷設計方面,除與主題有關的問題外,通常還問到性別、種族、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宗教信仰與政黨取向等人口學變項資料,題目型式有開放性的自由反應題或有固定選項的結構化問題。 目前民意調查的執行方式除郵寄問卷外,還有電話訪問,特別是結合了電腦科技的電腦輔助電話訪問(Computer-Assisted Telephone Interview, CATI),由於較能有效控制抽樣與訪問過程所形成的誤差,已逐漸獲得青睞。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民意調查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