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戮力同德 - 教育百科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釋義:
猶「戮力同心」。見「戮力同心」條。01.《國語.吳語》:「今伯父曰:『戮力同德。』伯父若能然,余一人兼受而介福。」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名翟,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尚賢〉篇中,墨子主張當政的人要以尊敬賢者、任用有能力的人作為為政的根本。這個道理不只墨子提倡,古籍有言:「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篇也說:「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意思都是要任用賢能的人,和他們齊心合力來治理天下。後來「戮力同心」被用來指齊心合力,團結一致。
典源:
此處所列為「戮力同心」之典源,提供參考。 #《墨子.尚賢中》(1)今王公大人中實將欲治其國家,欲脩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且以尚賢為政之本者,亦豈獨子墨子之言哉!此聖王之道,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傳曰:「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曰:「聿(2)求元聖,與之戮力(3)同心,以治天下。」則此言聖之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也。故古者聖王唯能審以尚賢使能為政,無異物雜焉,天下皆得其利。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成公十三年》、《國語.齊語》。 (2) 聿:音ㄩˋ。發語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 (3) 戮力:合力、努力。戮,音ㄌㄨˋ,合、併。〔參考資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國語.齊語》即位數年,東南多有淫亂者,萊、莒、徐夷、吳、越,一戰帥服三十一國。遂南征伐楚,濟汝,踰方城,望汶山,使貢絲於周而反。荊州諸侯莫敢不來服。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與諸侯飾牲為載,以約誓于上下庶神,與諸侯戮力同心。
書證:
01.《國語.吳語》:「今伯父曰:『戮力同德。』伯父若能然,余一人兼受而介福。」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戮力同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