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末大不掉 - 教育百科
ˋ
ˋ
ˋ
ˋ
  • 漢語拼音 mò dà bù dià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ò dà bù diào
解釋:
比喻部屬勢力強大,難以駕馭。參見「尾大不掉」條。唐.柳宗元〈封建論〉:「得非諸侯之盛強,末大不掉之咎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末大不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ㄇㄛ
ㄉㄚ
ㄅㄨ
ㄉㄧㄠ

ㄇㄛ
ㄉㄚ
ㄅㄨ
ㄉㄧㄠ

釋義:
猶「尾大不掉」。見「尾大不掉」條。01.唐.柳宗元〈封建論〉:「天下乖盭,無君君之心。予以為周之喪久矣,徒建空名於公侯之上耳!得非諸侯之盛強,末大不掉之咎歟?」02.宋.蘇洵〈兵制〉:「周與漢唐,邦鎮之兵強;秦,郡縣之兵弱。兵強故末大不掉,兵弱故天子孤睽。」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尾大不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尾」指鳥獸蟲魚等脊椎末梢突出的部分,也就是尾巴。「掉」是擺動、搖動的意思。「尾大不掉」指尾巴過大就不易擺動。尾巴是肢體的末梢,理應受到肢體的控制,如今卻因為尾巴長得過大,使得肢體控制不易,難以擺動,於是古人就用這種情形來比喻下屬的勢力強大,使得在上者難以駕馭。在《左傳.昭公十一年》中,楚靈王問申無宇說︰「一個國家有大城市是好是壞呢?」申無宇就舉了鄭國曼伯、宋國子游、齊國無知、衛國獻公四人為例,指出他們都是因為大城首長的權力太大,中央無法控制,最後叛變,因而遭到殺害或被迫出逃。所以他認為︰「如果從這四個人的例子看來,有大城市對國家是有害的。樹枝太粗就會折斷,尾巴太大就擺動不易,大王您應該明白這道理。」後來「尾大不掉」被用來比喻下屬的勢力強大,在上者難以駕馭;亦用來比喻事物因輕重關係倒置,形成難以控制的局面。
典源:
此處所列為「尾大不掉」之典源,提供參考。 《左傳.昭公十一年》楚子城陳、蔡,不羹。使弃疾為蔡公。王問於申無宇曰:「弃疾在蔡何如?」對曰:「擇子莫如父,擇臣莫如君。鄭莊公城櫟而寘子元焉,使昭公不立;齊桓公城穀而寘管仲焉,至于今賴之。臣聞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庭,親不在外,羈不在內。今弃疾在外,鄭丹在內,君其少戒。」王曰:「國有大城何如?」對曰:「鄭京櫟實殺曼伯,宋蕭、亳實殺子游,齊渠丘實殺無知,衛蒲、戚實出獻公。若由是觀之,則害於國。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書證:
01.唐.柳宗元〈封建論〉:「天下乖盭,無君君之心。予以為周之喪久矣,徒建空名於公侯之上耳!得非諸侯之盛強,末大不掉之咎歟?」
02.宋.蘇洵〈兵制〉:「周與漢唐,邦鎮之兵強;秦,郡縣之兵弱。兵強故末大不掉,兵弱故天子孤睽。」<br>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末大不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