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釋經學(解釋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ermeneutics
作者: 房志榮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釋經學(解釋學)是基督宗教用以解釋經典或人生任何層面的學問。我國古來有訓詁之學:「道物之貌以告人曰訓,釋古今之異言曰詁。漢時訓詁之聲,極盛一時,〔爾雅〕尤為訓詁專書」〔辭海‧訓詁條〕。在猶太~基督信仰裡(包括猶太教、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聖經〕這本書有很悠久的解釋歷史。首先〔舊約〕的四十六部書寫作的時間約達一千年之久,晚期的書(如編年紀)對較早的著述(如列王紀)已直接或間接地有所解釋。〔新約〕的二十七部書更是不斷明言或暗示舊約諸書,特別是先知們所說所做的種種,而構成舊約的解釋。
  教父(Church Fathers)時代(即西元最初六個世紀)有兩個著名的解釋學派,一在埃及的亞歷山大,一在敘利亞的安提阿(Antioch),而以兩地之名命名。前者以奧瑞金(Origen, 185~253)為巨匠,注重〔聖經〕所含的寓意(allegory),而將經意分成字面的、靈性的和神性的不同的含義,以追求「更深一層的意義」。安提阿學派卻不贊成過分的寓意解釋,而更注重經文的字面意義和解釋。為那些清楚指向未來救世主的經句,此一學派用預象的講法(Typology)。但基本上教父們的解釋還是遵循奧瑞金的路線。西元五世紀,若望‧加西安(John Cassianus)擬出解釋的理論,分出四種可能的意義,即字意、寓意、倫理、奧祕,並用四句拉丁詩說出:文字述歷史,寓意講信仰,倫理教道德,奧祕指方面。
  中世紀為了禮儀和宣講的需要,教父們的寓意解釋占了優勢。但在十一世紀猶太學者的影響之下,基督徒對聖經字面意義的重要性有所覺醒。十三世紀聖維克多(St. Victor)的學者們執著於〔聖經〕的字面意義,同時也不忽視〔聖經〕的神祕意義。到了十四世紀,里亞的尼古拉(Nicolas of Lyra)便出版了一套八十五冊的〔聖經釋義〕,前五十冊給全部〔聖經〕作字面的解釋,後三十五冊作傳統的神祕釋義。
  近二世紀來,哲學的思考對解釋深具影響。史萊爾瑪赫(F. Schleiermacher, 1768~1834)被視為現代解釋學的鼻祖,狄爾泰(W. Dilthey, 1833~1911)首先希圖給予人文科學一種與自然科學同樣客觀和有效的研究方法。海德格(M. Heidegger, 1889~1976)的哲學對今日的解釋學發生了既深又廣的影響。海氏的主要思想是:人的存在本身就有一種解釋的結構,這是一切局部解釋的基礎,連自然科學亦然。我們一般的了解在與文本、物體及他人的了解相遇時,會漸漸改變,漸漸糾正,而成為更有自我意識的了解。
  用以上這些哲學思考來解釋〔聖經〕和神學的學者主要有巴特曼(R.K. Bultmann, 1884~1976),嘉達美(H.-G. Gadamer, 1900~)和呂克爾(P. Ricoeur, 1913~)。欲知其詳請閱輔大〔神學辭典‧解釋學條〕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釋經學(解釋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