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貴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ㄚˋㄓˊㄍㄠ˙ㄉㄜㄖㄨˊ:「ㄍㄨㄟˋㄓㄨㄥˋ」、「ㄤˊㄍㄨㄟˋ」、「ㄐㄧㄢˋㄇㄞˇㄍㄨㄟˋㄇㄞˋ」。
  2. ㄕㄣㄈㄣˋㄗㄨㄣㄍㄠㄖㄨˊ:「ㄗㄨㄣㄍㄨㄟˋ」、「ㄍㄨㄟˋㄗㄨˊ」、「ㄍㄨㄟˋㄅㄧㄣ」。
  3. ㄐㄧㄥˋㄘˊㄖㄨˊ:「ㄍㄨㄟˋㄒㄧㄥˋ」、「ㄍㄨㄟˋㄍㄨㄛˊ」、「ㄍㄨㄟˋㄅㄠˇㄉㄧˋ」。
  4. ㄓㄨˋㄓㄨㄥˋㄓㄨㄥˋㄕˋㄖㄨˊ:「ㄖㄣˊㄍㄨㄟˋㄗˋㄌㄧˋ」、「ㄋㄢˊㄋㄥˊㄎㄜˇㄍㄨㄟˋ」。
  5. ㄉㄧˋㄨㄟˋㄍㄠ˙ㄉㄜㄖㄣˊㄖㄨˊ:「ㄑㄩㄢˊㄍ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貴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ì
解釋:
  1. 價錢高。與「賤」相對。
    【例】昂貴、賤買貴賣
  2. 地位崇高、優越。
    【例】貴族、貴賓、高貴
  3. 敬辭,稱與對方相關的事物。
    【例】貴姓、貴國、貴寶地
  4. 尊顯的人或地位。
    【例】權貴
  5. 注重、重視。
    【例】學貴有恆、人貴自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ì
解釋:
[形]
1.價錢高。如:「昂貴」。唐.杜甫〈歲晏行〉:「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太傷農。」
2.地位崇高、優越。如:「貴族」。《聊齋志異.卷二.張誠》:「納以其貴公子,未敢仰視。」
3.品質高。如:「高貴」、「華貴」。
4.敬辭。如:「貴姓」、「貴國」、「貴寶地」。《水滸傳》第三回:「望乞恕罪,高抬貴手。」
[動]
注重、重視。如:「學貴有恆」、「人貴自立」。漢.鼂錯〈論貴粟疏〉:「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
[名]
1.尊顯的人或地位。如:「權貴」。《論語.里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2.大陸地區貴州省的簡稱。
3.姓。如漢代有貴遷。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ì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東西價錢很高。
  2. [[形] ] 用來表示尊敬及禮貌的敬辭。
  3. [[形] ] 令人尊崇的。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貴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物價高。如:「昂貴」。《說文解字.貝部》:「貴,物不賤也。」《管子.國蓄》:「夫物多則賤,寡則貴,散則輕,聚則重。」唐.杜甫〈歲晏行〉:「去年米貴闕軍食,今年米賤太傷農。」

2. 地位崇高、優越。如:「貴族」。明.劉基〈照玄上人詩集序〉:「故為詩者,莫不以哦風月、弄花鳥為能事,取則於達官貴人,而不師古。」《聊齋志異.卷二.張誠》:「納以其貴公子,未敢仰視。」

3. 品質高。如:「高貴」、「華貴」。《紅樓夢》第二四回:「像這細貴的貨,都分著送與親朋。」

4. 敬辭。如:「貴姓」、「貴國」、「貴寶地」。《三國演義》第四九回:「連日不晤君顏,何期貴體不安!」《水滸傳》第三回:「望乞恕罪,高抬貴手。」

5. 注重、重視。如:「學貴有恆」、「人貴自立」。漢.鼂錯〈論貴粟疏〉:「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南朝宋.范曄〈獄中與諸甥姪書以自序〉:「恐世人不能盡之,多貴古賤今,所以稱情狂言耳。」

6. 尊顯之人或名位。如:「權貴」。《論語.里仁》:「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儒林外史》第一七回:「總要窮人家的兒女,萬不可貪圖富貴,攀高結貴。」

7. 貴州省之簡稱。《明史.卷二二.熹宗本紀》:「甲戌,朱燮元總督雲、貴、川、湖、廣西軍務,討安邦彥。」《清史稿.卷五.世祖本紀二》:「辛巳,發內帑銀三十萬兩,以其半賑雲、貴窮黎,其半給征兵餉。」

8. 姓。如漢代有貴遷。

注音: ㄍㄨㄟ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貴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貴參參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