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張海鵬(1755-1816) - 教育百科
(1755-1816)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王珠美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張海鵬為清代著名藏書家與刻書家,字若雲,又字子瑜,生於乾隆20年(1755),卒於嘉慶21年(1816),享年62歲。海鵬幼年資賦優異,並能刻苦讀書,21歲時補博士弟子員,後因屢試不中,於是不再戀棧科名,而篤志讀書、藏書。海鵬的父親仁濟,字敬堂,好讀書,年逾70不倦;又好藏書,其藏書樓照曠閣,藏書萬卷,多宋元舊刻,備極珍貴。海鵬之能成就其藏書事業,與其家學淵源有莫大的關係。
  海鵬為學以經部為主,亦旁通子史百家之言。他認為古往今來,記載於史志或藏書志之典籍,迭經歷代書厄,百不存一;而當世典籍繁富,如不匯聚流傳,恐將日久散佚。所以模仿毛晉汲古閻刻書之風範,矢志以剞劂古書為己任。曾說:「藏書不如讀書,讀書不如刻書,讀書只以為己,刻書可以澤人。上以壽作者之精神,千以惠後來之沾溉,視區區成就一己之學業者,其道不更廣耶?」誠用心良苦。
  海鵬刻書事業成果非凡,所刊叢書有〔學津討原〕(192種,1,048卷,今通行者為民國11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影印本)、〔墨海金壺〕(150種,727卷,今通行者為民國10牢上海博古齋影印本)、〔借月山房彙鈔〕(135種,283卷,今通行者為民國9年上海博古齋影印本)3種,非但卷帙浩繁,其內容亦極精賅。黃廷鑑〔第六絃溪文鈔〕卷4〔朝議大夫張君行狀〕說他「性好勞惡逸,黎明即起,漏三下不息,迨梨棗役興。手一編,丹鉛左右恆徹曉,了無倦容。延致好學知名之士,相與分校,訂訛析謬,悉心諮訪,間有不合,齗齗辨論,必洞徹無滯而後已。」可以想見其刻書態度之嚴謹不苟。
  此外,海鵬以為六朝古籍傳世者甚少,而〔太平御覽〕則徵引頗多,可以考見六朝典籍之原貌,為類書中上乘之作,故重新刊刻,以廣其傳。此書〔中國板刻圖錄〕著錄,並譽為「清代刻本中最善之本」。海鵬晚年並曾蒐輯未經〔四庫全書〕著錄之書,彙編為〔金帚編〕,但未及刻板即已謝世。
  海鵬秉性仁慈友愛,兄光基早逝,為撫育其幼子金吾(亦為清代著名之藏書家),視如己出;並曾與友人合設從善局濟貧。其立身行世,極其嚴謹,雖好施捨,而自奉甚儉。海鵬卒後,以卅同職銜,加級,授朝議大夫階。雖無著作傳世,但刻書之舉已足以使之不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張海鵬(1755-1816)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