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超媒體 - 教育百科
ˊ
ˇ
chāo méi t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āo méi tǐ
解釋:
  1. 一種整合文字、影像、圖片、動畫、聲音、音樂等資源,同時展現圖文聲光的傳播媒體。§英hypermedia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超媒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āo méi tǐ
解釋:
為英文Hypermedia的意譯。一種在電腦上整合文字、影音、圖像等資源,同時展現圖文聲光的傳播媒體。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超媒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ypermedia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為超文件(hypertext)的擴大,包括文件及其它各種媒體,如影像、聲音及圖形等資訊。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超媒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Hypermedia
作者: 薛理桂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超媒體(Hypermedia)是一非連續性的電腦化檢索系統,使用電腦將大量的媒體予以連接,經過特定的路徑,做自動的聯繫,直到使用者滿意為止。媒體的類型包括文字與非文字。非文字的資訊包括平面或立體空間的圖像、動畫、影片、照片、錄影帶、及立體的錄音帶等。
  超文件(Hypertext)是非連續的寫作及閱讀,容許系統設計者將相關的概念經由路徑連貫起來,使用者在使用時可隨意跳到有興趣的概念;使用者無需依特定的順序閱讀。
  超媒體(超文件)的構成主要包含3個部分:(1)資訊節點(Nodes of Information),可儲存各類型的資訊;(2)連接鍵(Links),目的在連接各個節點;(3)使用者介面(User Interface),讓使用者與電腦能彼此交談。
  超媒體的特色是:(1)可連接多種媒體,包括文字與非文字,非文字部份包括圖像、動畫、影片、照片、音樂、聲音等;(2)將各個分別的資訊予以串聯成一個網路;(3)查檢方便,使用者可透過已建立的超媒體網路,迅速的從一堆資料查到另一堆資料。資料的結構是多面性,含有許多款目,使用者可依其需求查檢。
  (一)超媒體所需的硬體設備如下:
1.個人電腦IBM PC及其相容的機種,以及麥金塔的機種,如Macintosh Plus, Mac SE,或是Mac II,記憶體至少1MB。
2.影像輸入/出介面3.聲音輸入/出介面4.影碟機5.資料輸入設備:光碟機、掃瞄機。6.使用者輸入設備:滑鼠、光筆等。1987年,由蘋果電腦公司在麥金塔電腦上開發出的超卡(HyperCard),運用超媒體的理論架構所設計的軟體,剛推出即造成轟動,無論是圖書館或資訊界都對此軟體抱極大的興趣。該軟體綜合了簡單的資料庫系統、文字檔案的聯結功能、程式語言(HyperTalk)、以及多媒體的管理系統。進入超卡最先會看到家卡(Home Card),顯示出超卡所能處理的項目,如:地址、文件、檔案索引、書架、電話、每週的計畫等。
(二)超卡的構成有5個基本的元件:
1.堆疊(Stacks)是資訊發展的集中概念,一個堆疊是由許多卡片所組成,而這些卡片可相互聯繫。每個堆疊可視為圖書館中卡片目錄裏的一個抽屜。
2.背景(Backgrounds)用來指示資訊如何放置,每一個堆疊係由許多卡片所構成,這些卡片可能是同一個背景或是使用不同的背景。例如一個地址的堆疊,背景可以用一個電話圖形代表電話號碼。
3.卡片(Cards)從其名稱超卡即可得知其設計的理念是基於每一單獨的卡,有些類似圖書館使用的卡片目錄。將各種資訊儲存於卡中,再將這些卡予以聯繫起來,以便於查檢。
4.欄位(Fields)在卡片上事先予以定義那些地方要記錄那些資訊稱為欄位。記錄所需的欄位,有如卡片目錄上記載有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等項目。
5.按鈕(Buttons)在螢幕上由滑鼠所控制的區域,當按下滑鼠,即可啟動某一動作,這動作包括移到下一張卡片或是另一個堆疊。  按鈕係用於連繫卡片的工具。每張卡片可以有很多個鈕扣,用來和其他的卡片聯接。鈕扣也可以說是超卡的動詞(Verbs),由這些動詞來告訴程式如何執行動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超媒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