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論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ㄧㄢˊ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一]lún[二]lù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ㄈㄣㄒㄧㄆㄢˋㄉㄨㄢˋㄖㄨˊ:「ㄊㄢˊㄌㄨㄣˋ」、「ㄒㄧㄌㄨㄣˋ」、「ㄊㄠˇㄌㄨㄣˋ」。
  2. ㄆㄧㄥˊㄧˋ˙ㄉㄜㄨㄣˊㄓㄤㄏㄨㄛˋㄩˇㄧㄢˊㄖㄨˊ:「ㄕㄜˋㄌㄨㄣˋ」、「ㄧㄢˊㄌㄨㄣˋ」。
  3. ㄧˋㄓㄨㄥˇㄊㄠˇㄌㄨㄣˋㄕˋㄌㄧˇ˙ㄉㄜㄨㄣˊㄊㄧˇㄖㄨˊ:「ㄌㄧㄡˋㄍㄨㄛˊㄌㄨㄣˋ」。
  4. ㄒㄩㄝˊㄕㄨㄛㄏㄨㄛˋㄓㄨˇㄓㄤㄖㄨˊ:「ㄊㄧㄢㄧㄢˇㄌㄨㄣˋ」、「ㄐㄧㄣˋㄏㄨㄚˋㄌㄨㄣˋ」、「ㄒㄧㄤㄉㄨㄟˋㄌㄨㄣˋ」。
  5. ㄐㄩˋㄢˋㄓㄠˋㄖㄨˊ:「ㄌㄨㄣˋㄌㄧˇ」、「ㄌㄨㄣˋㄐㄧㄢˋㄐㄧˋㄔㄡˊ」、「ㄌㄨㄣˋㄍㄨㄥㄒㄧㄥˊㄕㄤˇ」。
  6. ㄅㄧˇㄗㄨㄛˋㄕˋㄊㄨㄥˊㄔㄨˇㄌㄧˇㄖㄨˊ:「ㄧˇㄑㄧˋㄑㄩㄢˊㄌㄨㄣˋ」、「ㄧˇㄗㄨㄛˋㄈㄟˋㄌㄨㄣˋ」。
  7. ㄍㄨˋㄐㄧˊㄎㄠˇㄌㄩˋㄖㄨˊ:「ㄅㄨˊㄌㄨㄣˋㄕˋㄈㄟ」、「ㄨˊㄌㄨㄣˋㄖㄨˊㄏㄜˊ」。
注音:
解釋:

ㄌㄨㄣˊㄩˇㄎㄨㄥˇㄗˇ˙ㄉㄜㄉㄧˋㄗˇㄐㄧˊㄗㄞˋㄔㄨㄢˊㄉㄧˋㄗˇㄐㄧˋㄗㄞˋㄎㄨㄥˇㄗˇㄧㄢˊㄒㄧㄥˋ˙ㄉㄜㄕㄨㄍㄨㄥˋㄦˋㄕˊㄆㄧㄢㄕˋㄙˋㄕ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ùn
解釋:
  1. 分析、說明。
    【例】議論、討論、相提並論
  2. 評定、推斷。
    【例】論罪、以小論大、推論
  3. 依據、按照。
    【例】論理、論件計酬
  4. 比作、視同、處理。
    【例】以棄權論、以作廢論、告訴乃論
  5. 顧及、考慮。
    【例】不論是非、無論如何
  6. 主張、學說。
    【例】理論、輿論、進化論
注音:
漢語拼音: lún
解釋:
  1. 《論語》的簡稱。
    【例】論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ùn
解釋:
[動]
1.分析、研議。如:「談論」、「議論」、「討論」。《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
2.評定、推斷。如:「論罪」、「以小論大」。《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
3.敘述、陳述。如:「一概而論」、「相提並論」。《淮南子.脩務》:「書傳之微者,唯聖人能論之。」
4.依據、按照。如:「論理」、「論件計酬」。《史記.卷五三.蕭相國世家》:「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
5.比作、視同、處理。如:「以棄權論」、「以作廢論」、「告訴乃論」。
6.顧及、考慮。如:「不論是非」、「無論如何」。唐.李賀〈公莫舞歌〉:「漢王今日頒秦印,絕臏刳腸臣不論。」
[名]
1.主張、學說。如:「進化論」、「相對論」。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六.藥議》:「世俗似此之論甚多,皆謬說。」
2.文體名。主要以對人或事的議論為內容。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論也者,彌綸群言,而精研一理者也。」
注音:
漢語拼音: lún
解釋:
[名]
1.《論語》的簡稱。如:「論孟導讀」。
2.姓。如唐代有論惟明。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ū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評定、推斷。
  2. [[動] ] 依據、按照。
  3. [[動] ] 評估、考慮。
  4. [[動] ] 計較,計算。
  5. [[動] ] 爭議。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