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供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ㄖㄣˊ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一]gōng[二]gòng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ㄐㄧˇㄖㄨˊ:「ㄍㄨㄥㄐㄧˇ」、「ㄊㄧˊㄍㄨㄥ」、「ㄍㄨㄥㄧㄥˋ」、「ㄍㄨㄥㄒㄩ調ㄊㄧㄠˊ」、「ㄍㄨㄥㄍㄨㄛˋㄩˊㄑㄧㄡˊ」。
  2. ㄈㄢˋㄢˋㄓㄜˇㄉㄚˊㄈㄨˋㄈㄚˇㄍㄨㄢㄕㄣˇㄒㄩㄣˋㄕˊㄙㄨㄛˇㄔㄣˊㄕㄨˋ˙ㄉㄜㄕˋㄕˊㄖㄨˊ:「ㄓㄠㄍㄨㄥ」、「ㄎㄡˇㄍㄨㄥ」、「ㄍㄨㄥㄓㄨㄤˋ」、「ㄍㄨㄥㄘˊ」。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ㄟˋㄕㄣˊㄇㄧㄥˊㄈㄥˋㄒㄧㄢˋㄖㄨˊ:「ㄍㄨㄥˋㄈㄥˋ」、「ㄍㄨㄥˋㄕㄣˊ」。
  2. ㄈㄥˋㄒㄧㄢˋㄍㄟˇㄕㄣˊㄇㄧㄥˊ˙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ㄕㄤˋㄍㄨㄥˋ」、「ㄍㄨㄥˋㄆㄧㄣ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供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ōng
解釋:
  1. 給予。
    【例】提供、供應、供給
  2. 受審者陳述案情。
    【例】供認、供出
  3. 受審者所陳說的案情。
    【例】口供、筆供、招供
注音:
漢語拼音: gòng
解釋:
  1. 奉祀。
    【例】供佛
  2. 奉養。
    【例】供養
  3. 祭品或供給別人食用的菜餚。
    【例】供品、供物、果供
  4. 從事、擔任。
    【例】供職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ōng
解釋:
[動]
1.給予。如:「提供」、「供應」、「供給」。《文選.潘岳.藉田賦》:「故躬稼以供粢盛,所以致孝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四:「主人辭不得,一日供他兩番,而今多了,也供不起了。」
2.受審者陳述案情。如:「供認」、「供出」。《聊齋志異.卷八.局詐》:「司馬怒,執下廷尉。始供其引見者之姓名。」
[名]
受審者所陳說的案情紀錄。如:「口供」、「筆供」、「招供」。《紅樓夢》第八四回:「你說你親眼見的,怎麼今日的供不對?」
注音:
漢語拼音: gòng
解釋:
[動]
1.陳設、放置。《說文解字.人部》:「供,設也。」《漢書.卷七一.疏廣傳》:「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設祖道,供張東都門外,送者車數百兩,辭決而去。」《警世通言.卷九.李謫仙醉草嚇蠻書》:「桌上花瓶內供一枝碧桃花。」
2.貢獻、奉祀。如:「供佛」。《紅樓夢》第五三回:「咱們哪怕用一萬兩銀子供祖宗,到底不如這個有體面。」
3.從事、操持。如:「供職」。宋.陸游〈浣花女〉詩:「江頭女兒雙髻丫,常隨阿母供桑麻。」
[名]
祭品或供奉別人食用的菜餚。如:「果供」、「蜜供」。《晉書.卷三三.何曾傳》:「食必盡四方珍異,一日之供以錢二萬為限。」《西遊記》第一六回:「那院主獻了茶,又安排齋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供述、招認。經由審問或其他方法使說出(案情原委)。
  2. [[名] ] 口供、供詞。
音讀: kì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供奉。擺上祭祀物品供奉神佛或祖先。
音讀: ki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