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擴散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ò sàn
解釋:
  1. 物理學上指分子、原子因不同位置的濃度差或溫度差,而引起的物質移動現象。一般由濃度較高的區域向較低的區域擴散,直至各部分的濃度均勻平衡為止。
    【例】冷熱空氣擴散會造成對流現象。
  2. 泛指擴大散開。
    【例】謠言已經在群眾裡擴散開來了,我們更須小心謹慎。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擴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kuò sàn
解釋:
1.在物理學上指粒子(例如原子、分子等)從高濃度區域往低濃度區域移動的現象,擴散現象可以使得粒子在空間分布的狀況趨於均勻。
2.擴大散開。如:「敵人在軍隊中擴散許多謠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擴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iffusion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1.污染物之分子(或熱能)從高濃度(或高溫度)傳送到低濃度(或低溫度)的地方,稱為分子擴散(或熱擴散或能量擴散),在紊流流體中,污染物除了由平均流速傳送外,由擾動流速(fluctuate velocity)與濃度(或熱能)所傳送的部分稱為紊流擴散(turbulent diffusion)。2.生態學上可解釋為某地域的個體密度增大時,為尋求棲息場所而向周邊域移動,當定居於新場所的現象繼續下去,則種的分布域會擴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擴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Divergence
作者: 方永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擴散或譯作發散、趨異等,主要指一種具有相同出發點,但卻有不同方向之發展過程的現象或狀態。擴散通常具有下列的意義:(1)指生物學方面「趨異演化」(divergent evolution)的現象:指由一個共同祖先發育出幾系同源的動物或植物後代,由於在環境與遺傳因素的影響下,經歷不同的進化方式,最後這些生物在外形、習性、生活方式或其他主要性質及形狀都有不同;(2)數學方面指某一數列(series)的「發散性」:指有一數列u1、u2、u3、…un,若n無限加大,而un的極限不定或為無限大時,則稱此數列是「發散的」;若n無限加大,un反而趨近某一定值,則稱此數列為「收斂的」(convergent);(3)為氣象學或流體力學「幅散」現象:指空氣或液體的水平流出;(4)指心理學方面的「擴散式思考」(divergent thinking),即思考的「擴散性」:擴散式思考與「聚斂式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相對,後者指以知識或邏輯規則為基礎去尋求單一正確答案的歷程;而擴散式思考則係根據已有資料,從不同角度或方向思考,以多方面尋求多樣性答案。在以擴散式思考來解決問題時,個人可不囿於單一答案或鑽牛角尖,而可同時擴散及數個可能的答案。美國當代心理學家基爾福(J.P. Guilford, 1897~1987)即曾指出擴散性思考是人類創造力的基礎,同時具有流暢性、伸縮性、靈活性與新穎性等特點。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擴散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客家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