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 - 教育百科
〔 | |
名 | |
著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Great Books] |
作者: | 楊洲松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名著〕指由美國當代教育學者赫欽斯(R.M. Hutchins, 1899~1977)主編之教育叢書,初版五十四冊,於西元一九五二年由大英百科全書公司出版,現已增至六十冊。 赫欽斯於一九二九年就任芝加哥大學校長後,有感於當時美國流行的工具主義與進步主義的教育主張,過於強調實用與個人,以為這將會腐蝕高等教育,而有流於職業教育與反智主義教育之弊,因此他大力鼓吹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重要性;而博雅教育的教材,就是由他召集而主編的〔名著〕叢書。 赫欽斯認為教育的正確意義在於智力的培育;智力的培育是教育最重要的工作。而智力的培育必須透過永恆價值的研究;永恆價值的學問則可自古今名著之中獲得,因而〔名著〕的閱讀與研究就有需要。赫欽斯要求大學生應在大學四年內注重博雅教育,而從研讀古代重要經典名著入手。 〔名著〕的出版,原稱〔大英名著叢書〕(Britannica Great Books),選錄了自荷馬至佛洛伊德等七十一位古今名人或派別的著作。第一冊為〔賢者嘉言〕(The Great Conversation Vol.1)解釋本叢書的編纂歷史、結構及目的,並由赫欽斯親撰序言,確切陳明叢書的理想與目的,以及為讀者擬定十年的讀書計畫表,詳細指示讀者如何隨著學習經驗的增進而選讀個人能力所能了解的名著。第二、三冊為〔偉大的觀念〕(The Great Ideas Vol.2 and 3),即是觀念綜論;依英文首字字母排列,順序列舉古今最重要的觀念與問題一百零二個,逐項追述其歷史淵源、演變及內涵,並摘節原著。讀者可就某一問題,了解名著的主要觀點。 赫欽斯強烈反對當時美國以進步主義、工具主義掛師之杜威哲學的教育主張,從提倡博雅教育中,意圖恢復古希臘全人教育的努力,在當時並未受到太大的重視。但後來進步主義與工具主義走到極端,確實造成赫欽斯所指出易流於職業主義與反智主義的弊端,有使美國大學教育淪為職業訓練之危機;有識之士於是開始反省大學的真正功能與價值,而修正過激的工具與職業導向,並強調全人之博雅教育的重要性。赫欽斯的大學名著課程主張因而重新獲得評價,成為論述博雅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重要參考範本。但是赫欽斯此種完全注重博雅與名著的作法,若太過極端,則有流於形式訓練與權威主義的流弊,因而易與現實生活脫節,無法使教育與學生所處之生活社會緊密地結合。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名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