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俗樂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sú yuè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ú yuè
解釋:
民間音樂的泛稱。相對於雅樂而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俗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cular Music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音樂類型。俗樂是民間藝人所演唱或演奏的非宗教或禮儀的音樂,例如吟樂詩人的樂曲、鄉村舞曲或民謠等都是屬於世俗音樂的範圍。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俗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俗樂是古代各種民間音樂的泛稱。〔孟子‧梁惠王〕載:「寡人未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可以想見俗樂的優美動聽。在隋、唐以前,還沒有明確的區分雅樂和俗樂,宮廷宴享可用雅樂,也可用俗樂,至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而隋、唐以前,俗樂也有多種稱謂,最通常的是稱「鄭聲」、「鄭衛之聲」、「新樂」、「宴樂」。漢代俗樂是宴會之樂,賈誼〔新書‧官人〕云:「君樂雅樂,則友、大臣可以侍;君樂宴樂 ,則左右、侍御可以侍。」且志雅樂的舞人須出身清白,具一定官秩、爵級之家庭子弟充當,俗樂的樂人則往往是社會底層的賤隸為之。
  俗樂樂器以絲竹為主,委婉哀怨,便於抒發情感;不同於雅樂樂器以金石為主,表現的是莊重嚴肅之聲。俗樂用於宮廷宴享時稱為「燕樂」,故俗樂在特定條件下,並不兼指一切民間音樂。隋、唐的燕樂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音樂,前者稱「清樂」,後者稱「胡部」,唐高祖時在禁中設置管理俗樂的內教坊,隸屬太常;唐玄宗精通音律,認為太常為禮樂之司,不應典倡優雜伎,遂設左右教坊二處,選樂工數百人,自教法曲於梨園,謂之皇帝梨園弟子,俗樂乃臻於極盛。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俗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