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預像(預像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ype, Typology
作者: 趙一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預像」一詞譯自希臘文typos,拉丁文為figura,是教會在聖經學、神學及教理講授中多次用到的一個重要名詞。此希臘字用在〔聖經〕中時有許多其他的意義,指式樣、模範、規範、模型、圖樣、榜樣、象徵等。「預像」一詞依照〔聖經〕和古代教父及神學家的解說,指〔聖經〕中某一人物或某一事實(事件),依照天主的計畫,預示未來與其對立的另一人物或另一事實(事件)。前者稱為typos(預像),後者則稱為antitypos,即預像所預示的「真像」(reality)。古代教會的禮儀傳統及教理講授經常以「預像」方式來講解〔聖經〕中的偉大人物及重要事件,比如稱〔舊約〕中的某些人物、事件,為〔新約〕中基督及其事蹟的預像。如此,使人了解〔新舊約〕前後的一貫性,以及天主救恩計畫的階段性。祂的計畫在人類歷史中逐步實施,直到末世完全實現時。
  依照〔聖經〕的敘述,許多〔聖經〕中之人物或事件具有預像性,亦即準備或預示未來要出現的一位類似的人物,或要發生的類似的事件。比如伊甸樂園的幸福與平安(創二4~25)是默西亞時代幸福與平安的預像(歐二21~25,亞九13)。以民出埃及、過紅海、立盟約、漂流曠野等事蹟,是未來更偉大事蹟的預像(依四三16~21;耶三一31~34)。〔新約聖經〕更將〔舊約〕許多史實作為預像帖合在默西亞--基督身上,如天主領以色列出埃及的事蹟(歐十一1)是天主領童年耶穌出埃及的預像(瑪二15)。逾越節羔羊的祭獻(出十二21、46)被視為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祭獻的預像(若十九36)。懸在木竿上、治好致命傷的銅蛇(戶二一8、9)是懸於十字架的耶穌的預像(若三14)。天主在曠野中給以民降下的「瑪納」(出十六13、21)是耶穌所賜真食糧(祂的體、血)的預像(若六31、59)。保祿宗徒認為〔舊約〕的人物及事蹟多含有預像性,預示基督及教會的事蹟,如亞當是未來亞當的預像(羅五14),出埃及的史實也具有預像性,預示耶穌領導新選民擺脫奴役、遠離邪惡(格前十1~13)。伯多祿宗徒稱「洪水」(創七7)是聖洗聖事的預像(伯前三21)。這些例子足以說明〔聖經舊約〕與〔新約〕前後互相呼應輝映,是出自同一天主的計畫。
  教會初期許多教父以預像意義來解釋〔聖經〕,或以此種方式講解教理,尤其是關於「聖事」的教理。在〔聖經〕中有許多聖洗、感恩祭、聖體聖事的預像,也有不少事蹟是耶穌一生的預像。藉此種預像講經法,顯示出天主的計畫在〔聖經舊約〕與〔新約〕中的統一性與連貫性:天主的計畫首先藉〔舊約〕的某些人物及事蹟啟示出來,時期已滿,就逐步實現在耶穌身上及其教會中。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預像(預像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