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寶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ㄣㄍㄨㄟˋ˙ㄉㄜㄉㄨㄥ西˙ㄒㄧㄖㄨˊ:「ㄓㄨㄅㄠˇ」、「ㄍㄨㄛˊㄅㄠˇ」、「ㄔㄨㄢˊㄐㄧㄚㄅㄠˇ」、「ㄑㄧˊㄓㄣㄧˋㄅㄠˇ」。
  2. ㄓㄣㄍㄨㄟˋ˙ㄉㄜㄒㄧㄧㄡˇ˙ㄉㄜㄖㄨˊ:「ㄅㄠˇㄨˋ」、「ㄅㄠˇㄉㄠ」、「ㄅㄠˇㄎㄨˋ」、「ㄅㄠˇㄉㄧㄢˇ」。
  3. ㄍㄨˇㄉㄞˋ˙ㄉㄜㄑㄧㄢˊㄅㄧˋㄖㄨˊ:「ㄩㄢˊㄅㄠˇ」、「ㄊㄨㄥㄅㄠˇ」。
  4. ㄗㄨㄣㄔㄥㄊㄚㄖㄣˊ˙ㄉㄜㄩㄥˋㄩˇㄖㄨˊ:「ㄅㄠˇㄏㄠˋ」、「ㄅㄠˇㄐㄩㄢ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寶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ǎo
解釋:
  1. 珍貴的東西。
    【例】珠寶、國寶、傳家之寶
  2. 珍貴的。
    【例】寶刀、寶劍
  3. 舊時稱錢幣。
    【例】元寶、通寶
  4. 稱與君王或與神、佛有關的事物。
    【例】寶位、寶塔、寶剎
  5. 尊稱他人或與他人有關的事物。
    【例】寶眷、寶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ǎo
解釋:
[名]
1.珍貴的東西。如:「珠寶」、「國寶」、「傳家之寶」。《禮記.禮運》:「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
2.舊時錢幣。如:「元寶」、「通寶」。
3.璽印。舊時天子御璽、諸侯封璽都稱「寶」。《詩經.大雅.崧高》:「錫爾介圭,以作爾寶。」
4.姓。漢代有寶忠,元代有寶魯。
[形]
1.珍貴的。如:「寶刀」、「寶劍」。
2.稱君主或神、道、佛有關事物。如:「寶位」、「寶符」、「寶塔」、「寶剎」。
3.尊稱他人。如:「寶眷」、「貴寶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珍寶。珍貴的物品。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寶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珍貴之物。如:「珠寶」、「傳家之寶」。《說文解字.宀部》:「寶,珍也。」《易經.繫辭下》:「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禮記.禮運》:「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

2. 珍貴。如:「寶馬」、「寶劍」。《書經.旅獒》:「分寶玉於伯叔之國,時庸展親。」《穀梁傳.僖公元年》:「孟勞者,魯之寶刀也。」

3. 重視、珍惜。《淮南子.說山》:「侯王寶之,為天下正。」漢.高誘.注:「寶,重也。」《漢書.卷四七.文三王傳.梁懷王劉揖》:「戒後世善寶之,毋得以與人。」

4. 玉器。《國語.魯語上》:「莒太子僕弒紀公,以其寶來奔。」《公羊傳.莊公六年》:「冬,齊人來歸衛寶。」漢.何休.解詁:「寶者,玉物之凡名。」

5. 璽印。舊時天子御璽、諸侯封璽都稱「寶」。《詩經.大雅.崧高》:「錫爾介圭,以作爾寶。」

6. 舊時錢幣。如:「元寶」、「寶鈔」。《正字通.宀部》:「寶,錢文曰通寶。」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只有開元通寶金錢五十文,與他為表記。」《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你只將『帶領兵馬』四個字,寫作『多帶兵馬』,我這元寶送為筆資。」

7. 敬稱:

⑴ 尊稱與君主或神、道、佛有關之事物。如:「寶位」、「寶符」。《晉書.卷一.宣帝紀》:「雖復道格區宇,德被蒼生,而天未啟時,寶位猶阻。」唐.白居易〈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員外〉詩:「晚登西寶剎,晴望東精舍。」

⑵ 尊稱與人相關之事物。如:「貴寶號」、「貴寶地」。《三國演義》第七六回:「君侯寶眷并諸將家屬,俱各無恙,供給不缺。」《孽海花》第一二回:「賤妾蒲柳之姿,幸蒙太太見愛,今日登寶地,真是三生有幸了!」

8. 姓。漢代有寶忠,元代有寶魯。

注音: ㄅ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寶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