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壓力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ā l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壓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ā lì |
解釋:
1.兩力的作用,彼此相向時,稱為「壓力」。 2.單位面積上所受之力稱為「壓力強度」。也稱為「壓力」。 3.個體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到威脅時所引起的一種緊張不安的狀態,此種緊張狀態,使人在情緒上產生不愉快或痛苦的感受。壓力有時具有正面的示警功能。 4.逼人的威勢。如:「大國往往對小國施加壓力。」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壓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ressure |
作者: | 顏清連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流體中,作用於某一個切面上之垂直向內之作用力強度,亦就是該切面上單位面積上的受力,可用下式表示之: 式中,p為壓力;△A為某微小切面之面積;△F為該切面上之垂直向內之作用力。 由於流體中之壓力隨著位置而變,所以單位面積上的壓力為平均壓力。一般所說的壓力都指某一點的壓力,而不是一個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因此點壓力必須定義為當△A→0時,在單位面積上之垂直向內作用力,亦即 在靜止的流體中,任一流體質點所受之作用力只有壓力,因此,p在任一方向均相同。在流動之流體中,因為尚有剪力之作用,使得流體質點發生角變形,因此對該質點而言,在不同方向的切面上p值則不一定相同。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壓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Stress |
作者: | 丁振豐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壓力是個人在生理或心理上感受威脅時的一種緊張狀態。這種緊張狀態讓人產生不愉快甚至痛苦的感受。對壓力大致有三種看法:(1)壓力是對情境的反應:壓力是在令人不安的環境壓迫下,所產生的獨特反應,而且也會引發其他後續反應。如研究壓力的先驅塞萊(H. Selye)強調,壓力是因應外在要求的一種非特定性(nonspecific)生理反應,這種反應稱為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ive syndrome)。其發展分為警覺反應期、抗拒期及耗竭期三個階段;(2)壓力是刺激:這種觀點偏重研究那些社會與物理環境變化會使人感到困擾,若變動超過個人的適應能力,就會產生適應不良的現象;(3)壓力是個體與環境要求之間的互動關係:這種觀點強調個體與環境的互動。環境有變動時,將對個體形成要求。但是個體也會透過認知作用,分辨壓力的性質與來臨時刻,藉以作有效反應。因此著重在個體知覺、和認知特性的個別差異。以上三種觀點中,以第三種取向較為學者所接受,因為能引起每個人壓力的情境都不相同,而且同樣情境也未必能引起同樣的壓力反應;個人的知覺與認知占有重要地位。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壓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屬性: | 名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壓力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壓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ap-li̍k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壓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