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肅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sù |
解釋:
[形] 1.恭敬的。《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 2.莊嚴的。如:「嚴肅」、「肅穆」。《禮記.玉藻》:「言容詻詻,色容厲肅。」 [動] 1.恭敬。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稷嗣制禮,下肅上尊。」 2.敬畏。《漢書.卷七三.韋賢傳》:「皇帝祇肅舊禮,尊重神明,即告于祖宗而不敢失。」 3.戒備、整飭。《文選.曹植.應詔詩》:「命彼掌徒,肅我征旅。」 4.斂縮、萎縮。《禮記.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 5.急迫、嚴峻。《禮記.禮運》:「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漢.鄭玄.注:「肅,駿也。」 6.引導。參見「肅客」條。 7.用於書信的敬詞。如:「手肅」、「端肅」、「拜肅」。 [副] 恭敬的。如:「肅立」、「肅呈」、「肅謝」。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斂容肅坐。」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肅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恭敬。《說文解字.聿部》:「肅,持事振敬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其從者肅而寬,忠而能力。」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書記》:「黃香奏牋於江夏,亦肅恭之遺式矣。」 2. 莊嚴。如:「嚴肅」、「肅穆」。《禮記.玉藻》:「言容詻詻,色容厲肅。」《呂氏春秋.孟夏紀.尊師》:「和顏色,審辭令;疾趨翔,必嚴肅。」 3. 引導。《禮記.曲禮上》:「然後出迎客,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漢.鄭玄.注:「肅,進也。」《明史.卷二八三.儒林列傳二.羅洪先列傳》:「父每肅客,洪先冠帶行酒、拂席、授幾甚恭。」 4. 敬畏。《漢書.卷七三.韋賢傳》:「皇帝祇肅舊禮,尊重神明,即告於祖宗而不敢失。」《後漢書.卷二.顯宗孝明帝紀》:「故吏稱其官,民安其業,遠近肅服,戶口滋殖焉。」 5. 急迫、嚴峻。《禮記.禮運》:「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漢.鄭玄.注:「肅,駿也。」。《漢書.卷四六.萬石衞直周張傳.張𢿛》:「是以其教不肅而成,不嚴而治。」 6. 戒備、整飭。如:「整肅」、「肅貪」。三國魏.曹植〈應詔〉詩:「命彼掌徒,肅我征旅。」《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列傳.岑晊》:「褎善糾違,肅清朝府。」 7. 斂縮、萎縮。《禮記.月令》:「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宋.張掄〈醉落魄.秋高氣肅〉詞:「秋高氣肅,西風又拂盈盈菊。」 8. 用於書信之敬詞。如:「手肅」、「端肅」、「拜肅」。 |
|
注音: | ㄙㄨ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肅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