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奧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ㄈㄤˊ˙ㄉㄜ西ㄒㄧㄋㄢˊㄐㄧㄠˇㄌㄨㄛˋㄈㄢˋㄓˇㄕˋㄋㄟˋ˙ㄉㄜㄧㄣˇㄇㄧˋㄔㄨˋㄖㄨˊ:「ㄊㄤˊㄠˋ」、「ㄉㄥㄊㄤˊㄖㄨˋㄠˋ」。
  2. ㄧㄡㄇㄧˋㄦˊㄐㄧㄥㄕㄣㄖㄨˊ:「ㄕㄣㄠˋ」、「ㄠˋㄇㄧㄠˋ」、「ㄠˋㄓˇ」、「ㄒㄩㄢˊㄠˋ」、「ㄠˋㄇ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奧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ào
解釋:
  1. 幽深、神祕。
    【例】深奧
  2. 奧地利的簡稱。
    【例】他赴奧深造。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ào
解釋:
[名]
1.房室的西南隅。《說文解字.宀部》:「奧,宛也。室之西南隅。」《儀禮.士喪禮》:「乃奠燭,升自阼階,祝執巾席從,設于奧,東面。」《論語.八佾》:「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2.泛指室內深處。《淮南子.時則》:「涼風始至,蟋蟀居奧。」
3.幽深的地方。《文選.張協.七命》:「絕景乎大荒之遐阻,吞響乎幽山之窮奧。」
4.主事者。《禮記.禮運》:「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奧也。」漢.鄭玄.注:「奧,猶主也。田無主則荒。」
5.豬圈。《莊子.徐无鬼》:「吾未嘗為牧,而牂生於奧。」
6.奧地利的簡稱。
[形]
幽祕、精深的。《文選.孔安國.尚書序》:「至于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唐.王勃〈益州綿竹縣武都山淨慧寺碑〉:「武都仙鎮,龍墟奧域。」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溫暖。同「燠」。如:「雨旱寒奧」。《詩經.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奧。」《漢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李尋》:「其月土濕奧,恐後有雷雹之變。」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ò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奧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 ㄠˋ

1. 屋內之西南隅。《說文解字.大部》:「奧,宛也。室之西南隅。」清.段玉裁.注:「室之西南隅,宛然深藏,室之尊處也。」《儀禮.士喪禮》:「乃奠燭,升自阼階,祝執巾席從,設於奧,東面。」《論語.八佾》:「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2. 泛指室內深處。《淮南子.時則》:「涼風始至,蟋蟀居奧。」《後漢書.卷三四.梁統列傳》:「堂寢皆有陰陽奧室,連房洞戶。」

3. 景致幽深之處。晉.張協〈七命〉:「絕景乎大荒之遐阻,吞響乎幽山之窮奧。」晉.孫綽〈遊天台山賦〉:「豈不以所立冥奧,其路幽迥。」

4. 玄祕、精深也。漢.孔安國〈尚書序〉:「至於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三國演義》第六九回:「輅亹亹而談,言言精奧。」

5. 內。《左傳.昭公十三年》:「共有寵子,國有奧主,無施於民,無援於外。」《後漢書.卷四○.班彪列傳上》:「防禦之阻,則天下之奧區焉。」

6. 主事者。《禮記.禮運》:「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奧也。」漢.鄭玄.注:「奧,猶主也。田無主則荒。」

7. 豬圈。《莊子.徐无鬼》:「吾未嘗為牧,而牂生於奧。」

8. 奧地利共和國之簡稱。

㈡ ㄩˋ

1. 岸邊水流彎曲之處。通「澳」、「隩」。《詩經.衛風.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2. 溫暖。同「燠」。《詩經.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奧。」

注音: ㈠ㄠˋ ㈡ㄩ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奧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