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季札觀樂 - 教育百科
季 | |
札 | |
觀 | |
樂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陳章錫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觀,是觀察風俗的盛衰,考見得失。季札,是春秋時吳國君主諸樊之弟,其父要把君位傳授給他,他推讓給其兄,世人稱譽其賢。據〔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季札到魯國訪問,請求觀賞周樂,並藉著歌舞進行,逐一加以評論周朝和諸侯的盛衰變遷。他認為音樂舞蹈跟政治教化和風俗民情有密切的聯繫,儘管樂工並未告知表演內容,但他靠著聽和看來揣摩,竟能從不同的曲調生出對人、事、物的聯想,把抽象的形象用具體可見的視覺形象表現出來。所以當樂工依序表演了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豳、秦、魏、唐、陳、鄶、曹等十五個風後,他都一一區別,給予中肯的批評,僅最後二國未作批評。接著樂工歌唱小雅、大雅、頌,季札也都有所評論。他的評論形象生動,又無單調雷同之弊,令人駭異。後段樂工表演各代樂舞,依序是文王的象箾、南籥,武王的大武,商湯的韶濩,夏禹的大夏,虞舜的韶箾,季札也一看便知是那代的樂舞,據所見加以贊嘆,不再評論。季札出身的吳國原被視作夷狄,在魯宣公八年才列入〔春秋.經〕記載,到魯襄公二十九年,〔春秋.經〕云:「吳子使札來聘。」這分明是從文化大義上進之為子,因吳國離中原雖遠,但對中國文化嚮往,從季札觀樂時表現的智慧和深厚的涵養,可以想見。總括而言,季札觀樂有重善輕美的傾向,評論的重心是意蘊之善,而非音聲之美,故對雅、頌及各代樂舞贊不絕口,對各國歌謠則有所褒貶。杜預〔左傳.注〕即認為季札「依聲以參時政,如其興衰。」又季札贊賞頌為:「五聲和,八風平,節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其用意在於要求節制情緒的表現,以合乎道德的準則,由此可見季札對古代禮樂的重視和他個人的道德修養。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季札觀樂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