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勒那德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 Lê Na Tê
作者: 霍德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鄂溫克族民間舞蹈。流傳於內蒙古呼倫貝爾鄂溫克族聚居區。《巴勒那德》鄂溫克語,漢譯為《跳虎》。據傳,有一狩獵隊出獵時遇到了老虎,按當時迷信的做法,須留一人供虎吞食,其他人方能脫險。於是,全體擲帽於地,就近隱蔽,視虎叼走誰的帽子,誰就當留。狩獵隊內有一奸詐之徒,將一少年帽子藏匿起來,謊稱虎已叼去。無奈,少年被留,惶恐地爬到樹上。虎步履艱難而至,見少年在樹上,便以前爪攀樹,似有所求,並無傷害之意。少年發現虎身上扎入了利刺,便為其抽出。虎轉身離去,霎時叼回一袋珠寶擲於少年,遂遠去。少年因禍得福,攜珠寶平安回家。奸徒得知亦往,欲得虎口之財,反被虎吞食。《跳虎》這個舞蹈由此產生。最初旨在勸善懲惡,今作自娛。由五名婦女(中、老年為多)表演,一人扮獵物站中間,四人扮虎分站四角。扮虎者雙膝半蹲,上身前傾,雙手橫扶大腿,兩足齊肩寬,同起同落用力跳躍、跺地,並發出有節奏的吼么!吼么!扮獵物者,則在原地轉圈、跳躍、躲閃,直至其中一虎將扮獵物者頭戴的帽子或頭巾叼走,表示獵物已被捕獲,舞蹈就此結束。舞蹈幽默風趣,具有原始狩獵生活的濃郁色彩。無樂器伴奏,以表演者喊叫的呼聲為節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巴勒那德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