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黎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ㄨˇ
  • 部首外筆畫 3
  • 總筆畫 15
  • 漢語拼音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ㄨㄥˋㄉㄨㄛ˙ㄉㄜㄖㄨˊ:「ㄌㄧˊㄇㄧㄣˊ」、「ㄌㄧˊㄕㄡˇ」、「ㄌㄧˊㄕㄨˋ」。
  2. ㄐㄧˊㄐㄧㄤㄐㄧㄝㄐㄧㄣˋㄖㄨˊ:「ㄌㄧˊㄇㄧㄥˊ」。
  3. ㄓㄨㄥㄍㄨㄛˊㄕㄠˇㄕㄨˋㄇㄧㄣˊㄗㄨˊㄈㄣㄅㄨˋㄩˊㄍㄨㄤˇㄉㄨㄥㄍㄨㄤˇ西ㄒㄧㄌㄧㄤˇㄕㄥˇㄦˊㄧˇㄏㄞˇㄋㄢˊㄉㄠˇㄌㄧˊㄇㄨˇㄌㄧㄥˇㄒㄧㄚˋㄖㄣˊㄕㄨˋㄗㄨㄟˋㄉㄨㄛ
  4. ㄒㄧ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黎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眾多的。
    【例】黎民、黎庶
  2. 即將、接近。
    【例】黎明
  3.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於中國大陸廣東、廣西兩省,而以海南島黎母嶺下人數最多。 △黎族、黎人
  4.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眾多的。如:「黎庶」。《詩經.大雅.雲漢》:「周餘黎民,靡有孑遺。」
2.黑色的。通「黧」。《荀子.堯問》:「舍佚而為勞,顏色黎黑而不失其所。」
[副]
及、將。參見「黎明」條。
[名]
1.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於大陸地區廣東、廣西兩省,而以海南島黎母嶺下人數最多。《國語.楚語下》:「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
2.古國名。殷商時的諸侯國,商末為周文王所滅。故城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長治縣西南。
3.姓。如北周時有黎景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 姓。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屬性: 附-百家姓
解釋:
  1. 附錄-百家姓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用以黏著之物。《說文解字.黍部》:「黎,履黏也。」

2. 眾多。如:「黎庶」。《書經.益稷》:「萬邦黎獻,共惟帝臣。」《詩經.大雅.雲漢》:「周餘黎民,靡有孑遺。」

3. 天將亮之時。如:「黎明」。《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於是沛公乃夜引兵從他道還,更旗幟,黎明,圍宛城三帀。」《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一夜沒睡,黎明即雇了挂車子在黃河邊伺候,也是十里長亭送別的意思。」

4. 黑色。《荀子.堯問》:「舍佚而為勞,顏色黎黑而不失其所。」

5. 年老。《國語.吳語》:「今王播棄黎老,而孩童焉比謀,曰:『余令而不違。』夫不違,乃違也。」

6. 古高辛氏與顓頊氏之火官。《國語.楚語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漢.張衡〈歸田賦〉:「流目眺夫衡阿兮,睹有黎之圮墳。」

7. 國名。殷商時諸侯國,故城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長治縣西南。漢.班固〈典引〉:「乘其命,賜彤弧、黃鉞之威,用討韋、顧、黎、崇之不恪。」

8.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佈於今大陸地區廣東、廣西兩省,而以海南島黎母嶺下人數最多。

9. 姓。如北周時有黎景熙。

注音: ㄌㄧ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黎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