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陵散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uǎng líng sǎn |
解釋:
1.樂曲名。漢、魏時期相和楚調的但曲之一。既用於合奏,也用於獨奏。其中的「慢商調」為此曲所獨有。 2.三國魏嵇康善彈廣陵散曲,祕不授人,後因反對司馬氏專政而遭讒被害,臨刑索琴彈曰:「『廣陵散』於今絕矣!」見《晉書.卷四九.嵇康傳》。後比喻人事凋零或事無後繼,已成絕響。《北齊書.卷三三.徐之才傳》:「長子林,字少卿,太尉司馬。次子同卿,太子庶子。之才以其無學術,每歎云:『終恐同廣陵散矣!』」也作「廣陵客」。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廣陵散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Kuang Ling San |
作者: | 郭玉茹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曲名。中國古代琴曲,又名《廣陵止息》,不知何人所作,東漢末至三國時已流行,現多數琴家按照戰國時「聶政刺韓王」的民間傳說來解釋此曲。據漢代琴家蔡邕(西元133∼193)所著《琴操》中所載:聶政係戰國時韓國人,其父為韓王鑄劍誤期而被殺,為父報仇,上泰山刻苦學琴十年之後,漆身吞炭,改變音容,返回韓國,在離宮不遠處彈琴,高超的琴藝使行人止步,牛馬停蹄。韓王得悉後,召進宮內演奏,聶政趁其不備,從琴腹抽出匕首刺死韓王。為免連累母親,便毀容死去。此曲以明初朱權《神奇秘譜》最早載錄,全曲共四十五段,分開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聲(十八段)、亂聲(十段)、後序(八段)。樂曲定弦特別,第二弦與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可同時在這兩條弦上奏出,取得強烈的音響效果。《廣陵散》的曲調優美,低音區的打擊樂器聲襯托著鏗鏘的節奏,暗示著故事的戲劇性,為流傳千古的名曲之一。劉鳳學(1925-)用此曲創作舞蹈《俑之一∼漢俑》,首演於1992年臺北巿中正文化中心國家戲劇院。 |
|
參照: 《音樂欣賞手冊》。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廣陵散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