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括 - 教育百科
  • 部首 ㄕㄡˇ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9
  • 漢語拼音 [一]guā[二]kuò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ㄠㄏㄢˊㄖㄨˊ:「ㄅㄠㄍㄨㄚ」、「ㄍㄞˋㄍㄨㄚ」。
  2. ㄙㄡㄑㄧㄡˊㄖㄨˊ:「ㄙㄡㄍㄨ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
解釋:
  1. 包含。
    【例】總括、概括
  2. 搜尋、搜求。
    【例】搜括、括求
注音:
漢語拼音: kuò
解釋:
  1. →括約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ā
解釋:
[動]
1.捆束、收攏。《禮記.喪大記》:「括髮以麻,婦人髽帶麻于房中。」明.謝良《中山狼傳》:「入狼於囊,遂括囊口,肩舉驢上。」
2.包含。如:「總括」、「概括」。《文選.揚雄.羽獵賦》:「野盡山窮,囊括其雌雄。」唐.白居易〈初授拾遺〉詩:「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
3.搜尋、搜求。如:「搜括」。《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蕭穎士傳》:「奉使括遺書趙、衛間。」
[名]
箭末端搭扣弦的部分。同「栝」。《書經.太甲上》:「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度,則釋。」唐.孔穎達.正義:「括,謂矢末。」《孔子家語.卷五.子路初見》:「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注音:
漢語拼音: kuò
解釋:
1.(一)之又音。
2.參見「括約肌」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u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成群的人。
音讀: kuat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ㄍㄨㄚ

1. 捆束、收攏。《說文解字.手部》:「括,絜也。」清.段玉裁.注:「絜者,麻一耑也,引申為絜束之絜。」《儀禮.聘禮》:「出袒括髮,入門右,即位踴。」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入狼於囊,遂括囊口,肩舉驢上。」

2. 約束、包容。如:「總括」、「概括」。漢.揚雄〈羽獵賦〉:「野盡山窮,囊括其雌雄。」唐.白居易〈初授拾遺〉詩:「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儒林外史》第一回:「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

3. 會合、到來。《廣韻.入聲.末韻》:「括,至也。」《詩經.王風.君子於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括。」《詩經.小雅.車舝》:「匪飢匪渴,德音來括。」

4. 搜尋、搜求。《抱朴子.外篇.嘉遁》:「玩圖籍於絕跡之藪,括藻麗乎鳥獸之群。」《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列傳中.蕭穎士》:「奉使括遺書趙、衛間。」金.劉祁《歸潛志》卷一一:「又括刷在京金銀,命百官分坊陌,窮治之,貴人富家俱被害。」

5. 檢查、查驗。《廣韻.入聲.末韻》:「括,檢也。」《梁書.卷三.武帝本紀下》:「江子四等封事如上,尚書可時加檢括,於民有蠹患者,便即勒停,宜速詳啟,勿致淹緩。」

6. 箭末端搭扣弦之部分。通「栝」。《說文解字.木部》:「栝,一曰矢栝檃弦處。」清.段玉裁.注:「矢栝字,經傳多用括。」《書經.太甲上》:「若虞機張,往省括於度,則釋。」唐.孔穎達.正義:「括,謂矢末。」《孔子家語.卷五.子路初見》:「括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7. 方言。指摑、打。《揚州評話選.皮五冒充五舅舅》:「請他吃太平拳,來括他兩下子。」

8. 積存木柴、草糧處。通「廥」。漢.揚雄《太玄經.卷一.羨卦》:「車軸折,其衡抈,四馬就括,高人吐血。」

㈡ㄎㄨㄛˋ,ㄍㄨㄚ之又音。

注音: ㈠ㄍㄨㄚ ㈡(又音)ㄎㄨㄛ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括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