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哈 | |
爾 | |
濱 | |
工 | |
業 | |
大 | |
學 | |
( | |
大 | |
陸 | |
地 | |
區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林正範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哈爾濱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管、文結合的多科性大學,一九五四年確定為國家級重點大學。隸屬航空航天工業部。校址在哈爾濱市西大直街一六六號,占地一千一百五十畝,校舍建築面積五十二萬餘平方公尺。 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前身是民國九年(1920)創辦的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由中、蘇兩國共管。十一年(1922)四月,改名哈爾濱中俄工業大學校。十七年(1928)二月,改名為東省特別區工業大學校,同年十月改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並由東省特區政府和蘇聯政府共同組成學校理事會,張學良將軍任理事會主席。二十一年(1932)二月,日本侵占哈爾濱後,學校隨之為日本人通過的偽滿洲國政府所控制。二十五年(1936)一月,偽滿洲國文教部命令將學校改名為「國立哈爾濱高等工業學校」,實行以日式辦學。二十七年(1938)學校恢復現名。三十四年(1945)抗日戰爭勝利後,根據中蘇兩國政府協定,學校由中蘇雙方共同管理。一九五○年六月七日,正式歸屬中國管理。一九五二年和一九五八年兩次調整院系和專業設置,鐵路、冶金、採礦、化工、土木建築等系(專業)畫出或獨立建院。一九七○年三月,遷至重慶市北碚區西南師範學院校址,與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二系合併成立重慶工業大學,屬二機部領導。一九七四年秋,學校遷回哈爾濱,並恢復原有建制。一九七六年六月改屬八機部領導。一九八一年八機部與航天工業部合併,學校歸航天工業部領導。一九八八年七月,航天工業部與航空工業部合併,學校隨之歸屬航空航天工業部。 一九九三年九月,學校設有研究生院、航天學院、管理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成人教育學院和威海分校。共設有十五個系,其中較著名的系有控制工程系、無線電子工程系、金屬材料及工藝系、電氣工程系、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動力工程系、航天工程與力學系等。自動控制理論與應用、飛行器控制制導與仿真、通信工程、工程力學、精密儀器、流體傳動及控制、微特電機及控制電器、高分子材料、機械製造工藝與設備、鑄造、金屬材料及熱處理等二十七個學科(專業)可授予博士學位,六十個學科(專業)可授予碩士學位。力學、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五個學科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較有影響的學科有飛行器導航控制系統、計算機應用、金屬材料及熱處理、鑄造、焊接、機械製造、光學等。學校設有計算機科學、機器人、電子工程技術、管理科學、高等教育、汽車工程、光電子技術、振動技術、節能技術、電鍍、微動、仿真等十四個研究所(中心)。較重要的實驗室有智能控制系統實驗室、計算機接口技術與接口系統實驗室等。 一九九三年九月,有全日制在校生一萬一千三百餘人,其中研究生一千八百餘人。全校教職工五千二百餘人,其中教師一千六百七十人,有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人員一千二百四十餘人。有博士生導師五十二人,其中有著名無線電通訊專家劉永坦,粒子物理學家劉亦銘,國際熱處理學會主席雷廷權等。 學校圖書館藏書一百餘萬冊,中外文期刊五千餘種,設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學校主要定期出版物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節能技術〕、〔金屬科學與工藝〕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陸地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