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訓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ào xù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校訓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ào xùn |
解釋:
學校教誨誡勉學生的訓辭。如:「禮、義、廉、恥為國民中學共同的校訓。」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校訓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蘇永明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校訓」的主要功能在於開宗明義的指出教育目標,具有塑造組織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的功能。民國二十八年(1939),先總統蔣中正先生在第三次全國教育會議中指出:「所有全國各級學校可以禮、義、廉、恥四字,為共通校訓。這四個字,既簡單又通行,包含了我國固有國民行為的基準,也包含了近代國民必具的品格。」又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既張,國乃復興。」各級學校因此以「禮、義、廉、恥」為共通的校訓。而後,各校在此共通校訓之外,再依實際需要,自行訂定個別的校訓,如「愛美笑力」、「誠正勤樸」等較具體之目標。 校訓揭櫫了學校的辦學理想,配合校徽、校歌、制服,及各項競賽活動,將可逐步塑造出所希望的組織氣氛,久之將成為組織文化。在這塑造的過程中,必須按部就班。首先校訓的形成必須廣為徵詢,才容易為教師、家長們所認同,由於校訓本身較具理想性,因此必須逐步化為具體目標才有可行性,並且盡可能的有各種層次的區別,以分辨所達成的程度。而在執行時,校長的提倡及以身作則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各種活動的配合,更足以形成氣氛,鼓舞風潮,使整個學校更具向心力,這常可以在各校運動會時的熱烈情況中看出。所以利用各種儀式及團體動力來增進組織的凝聚力也是必要的。一旦學校文化能成功的塑造起來,那以後對新生的組織社會化(即新生訓練的主要任務)就可事半功倍,很快的就能使新生學會學校所要求的規範。在這組織文化的塑造過程中,校訓有著提綱絜領的功能,因此若陳義過高,過於理想化,則難以化為具體目標來實行,這可能是目前大部分校訓的通病,變成只是聊備一格,無法發生實際效用。 校訓所代表的是組織、團體的目標,雖然此一目標是為了增進個人的學習,但難免因強調組織的一致性、群性,對個性的發展反而有所阻礙。也就是在學生的個性和群性的發展上應求取平衡,要讓學生有嘗試錯誤、自己做抉擇的空間,個性才得以發展。在此一前提下,組織的一致性就不能太高,否則組織氣氛將使學生有窒息之感,難以適應,這樣子的組織氣氛本身就是反教育的。但為了群性的培養又必須有組織規範可以遵循,一個過於鬆散的組織將變得無效率,當然其教育的功能也無從發揮。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校訓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