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爪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ㄓㄠˇ
  • 部首外筆畫 0
  • 總筆畫 4
  • 漢語拼音 [一]zhǎo[二]zhuǎ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ㄓˇㄐㄧㄚˇㄖㄨˊ:「ㄓˇㄓㄠˇ」、「ㄐㄧㄠˇㄓㄠˇ」。
  2. ㄉㄨㄥˋㄨˋ˙ㄉㄜㄓㄤˇㄏㄢˋㄓˇㄖㄨˊ:「ㄧㄥㄓㄠˇ」、「ㄓㄤㄧㄚˊㄨˇㄓㄠˇ」。
  3. ㄓㄠˇㄧㄚˊㄅㄧˇㄩˋㄕㄡˋㄓˇ使ㄕˇㄨㄟˋㄊㄡˊㄇㄨˋㄅㄢˋㄕˋ˙ㄉㄜㄅㄨˋㄓㄨㄥˋ
注音:
解釋:

ㄓㄨㄚˇ˙ㄗㄉㄨㄥˋㄨˋ˙ㄉㄜㄐㄧㄠˇㄖㄨˊ:「ㄐㄧㄓㄨㄚˇ˙ㄗ」、「ㄏㄨˇㄓㄨㄚˇ˙ㄗ」。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爪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ǎo
解釋:
  1. 人類手、腳的指甲。
    【例】指爪、腳爪
  2. 動物的掌和趾。
    【例】雞爪、鴨爪
注音:
漢語拼音: zhuǎ
解釋:
  1. →(一)之語音。
  2. 凡加詞綴「子」或「兒」時,「爪」ㄧ律讀ㄓㄨㄚ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hǎo
解釋:
[名]
1.人類手、腳的指甲。也指手指或手。如:「指爪」、「腳爪」。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七.夙惠》:「先生以指爪逐行按之,按畢輒背,一字不遺。」明.高明《琵琶記》第二七齣:「我祇憑十爪,如何能彀墳土高。」
2.動物腳趾的尖角。也指其尖利趾甲。如:「雞爪」、「鷹爪」、「那隻老虎,張牙舞爪的,作勢想撲殺小兔子。」唐.杜甫〈見王監兵馬使說近山有白黑二鷹羅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為毛骨有異他鷹恐臘後春生騫飛避暖勁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見請余賦詩〉:「萬里寒空祇一日,金眸玉爪不凡材。」
3.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用爪抓、搔或捏。唐.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明.劉基《郁離子.虞孚》:「貙人立而爪之斃。」
注音:
漢語拼音: zhuǎ
解釋:
參見「爪子」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jiáu/niá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禽獸的腳爪。
  2. [[名] ] 也貶稱人的手腳。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ㄓㄠˇ

1. 人類手、腳上之指甲。如:「指爪」、「腳爪」。晉.葛洪《神仙傳》卷三:「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杜少卿看那先生細瘦,通眉長爪,雙眸炯炯,知他不是庸流。」

2. 動物之掌和趾。如:「雞爪」、「鴨爪」。唐.白居易〈新樂府.杜陵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鉤爪鋸牙食人肉。」元.馬致遠〈漢宮秋.楔子〉:「為人鵰心雁爪,做事欺大壓小。」

3. 器具之腳。如:「這盤子有三個爪。」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㈡ㄓㄨㄚˇ

「爪子」:動物之尖甲腳趾。如:「虎爪子」、「雞爪子」。或稱「爪兒」。《唐詩紀事.卷三九.劉禹錫》:「四人探驪龍,子先獲珠,所餘鱗爪,何用邪!」《明詩紀事.戊籤.卷一六.孫宜》引錢謙益《列朝詩集》:「余觀其詩,剽擬字句,了無意味,求杜之片鱗半爪不可得,而況其肉乎?」

㈢ㄍㄨㄚ

@A02610

注音: ㈠ㄓㄠˇ ㈡ㄓㄨㄚˇ ㈢ㄍㄨㄚ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爪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