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混齡編組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ixed-Age Grouping
作者: 何樹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混齡編組」是指不同年齡的學生在同一教室裡,從事教師所指導的教學活動的學校組織管理形式。
  混齡編組起源於單班學校制(oneroom school),是為了適應工業化前農村地理、經濟和教育期望而成立的學校。全校只有一個班,各個年齡的學生同處一間教室接受教育。這一組織形式在世界各地的農村教育中十分普遍。由於現代工業化發展,城鄉差別縮小,現在混齡編組制較工業化發展前已不多見。但是混齡編組也有其特點,因此在城市學校中也被採用,在「開放教室」(open classroom)運動中,它一度蓬勃發展。但在兒童發展階段理論(stage theory)出現初期,主張兒童發展必須嚴格遵循發展階段的論點阻礙了混齡編組的發展。隨後,兒童發展階段理論有了新解,混齡編組又重新受到重視。當前中學教育改革的一個任務是師生間需建立起一種親密的人際關係,這是按年級科系編組制難以達到的。為了完成這一任務,混齡編組又受到重視。但它已不再僅僅是過去物質條件限制下產生的教育結構,而是教育理論發展後,教育實驗的一種形式。
  混齡編組可用於學前班到國中的教學。但是,現在大學生的年齡結構已趨向老年化,許多大學課堂事實上已變成混齡編組,學生年齡差異帶來的潛在優勢被充分利用。
  混齡編組使學校管理制度更接近社會現實。學生可以明顯地觀察到個人間的差異,有益於他們步入社會後認識和理解社會的複雜性,學會人際間的互相合作,緩和競爭壓力。由於學生可以與不同認知發展程度的人接觸,從而激發其智力發展。這種編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減少學生之間最初相互了解認識的痛苦經歷。但是,教師必須因人而異,準備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質言之,這種編組是處理學生不同發展速度的有效方式。
  在混齡編組的發展中,始終存在異議,認為混合編組遜於傳統的年級制度,它均衡不同年齡學生的能力發展,在混齡編組班學習的學生不易轉換到年級制度的班級中。反對者的這些意見已證明是誤解。但是混齡編組實際存在的缺陷是:當編組過小時,兒童難於找到同齡同性別的朋友;有可能對年長學生的挑戰性不夠,對年幼學生刺激過強;教師難於分配時間對學生個別輔導;教師要花許多精力備課,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對於混齡編組的優劣仍有爭議,但一般認為:在影響學生學習和師生關係的諸多因素中,教室環境的品質比以什麼形式來編組更為重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混齡編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