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佩刀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èi dāo |
解釋:
1.繫佩在腰間的刀。如:「空軍儀隊指揮的佩刀相當精緻。」 2.將刀佩戴在腰間。如:「英國皇家侍衛左腰佩刀,英姿挺拔。」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佩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佩刀為原住民主要的隨身用器,也是狩獵的武器。舉凡開墾、砍柴、狩獵都需要用到刀,所以佩帶刀幾乎是原住民的標識。布農族的佩刀佩於腰間,亦稱腰刀;除農耕時採薪伐木、狩獵時亦可防獸禦敵外,昔日亦有獵首用佩刀。刀皆為鐵製,但由於原住民不會自製鐵器,故皆由漢人輸入而來。 |
|
知識 1: 男子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佩刀 | |
分類: | 社會政治器物:武器:佩刀 |
功能用途: | 獵具或武器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區 |
族群: | 布農(Bunun)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簡介: 台灣南島語族的男用配刀大多兼具實用與裝飾的性質,樸實無華的刀具,大多是昔日的武器、上山時的獵具與農作、行走時披荊斬棘的工具;浮雕或鑲嵌精美的刀具,則大多為男子盛裝時配掛之用。一般而言,台灣中、北部的族群配刀刀刃呈弧形,南部族群多直刃。 相同的,卑南族的刀也分為武器用刀「taDaw」和日用刀「kamuT」。日用的刀附有小刀和錐子「pasus」,錐子是用來縫合傷口所用。武器用的刀及其附屬品總稱為「aliyuT」,在武器用的刀遺失時,也會用日用刀來當武器使用。 就目前所知,台灣山區的原住民並無冶鐵的證據,因此鐵器的使用推測應為外來輸入品。不論輸入的鐵器為成品或半成品,除了配戴的織品腰帶之外,刀具包括刀柄、刀鞘的製作與裝飾,皆是男性的工作。 |
|
知識 2: 男子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佩刀 | |
分類: | 社會政治器物:武器:佩刀 |
功能用途: | 裝飾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區 |
族群: | 卑南(Puyuma)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簡介: 阿美族主要的武器有槍、弓箭、佩刀和盾牌。佩刀(舊稱番刀)的用途很廣,除作武器或獵具外,平時是製作竹木弓不可少的工具;刀不用時通常都收藏在刀鞘tsuvel裡。 沒有鐵器以前都是使用竹刀,通常選用voloh竹子,削薄片為刀,用以割切。鐵器傳入以後,才使用鐵製的刀。 |
|
知識 3: 琢磨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佩刀 | |
分類: | 社會政治器物:武器:佩刀 |
功能用途: | 獵具或武器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區 |
族群: | 阿美(Amis)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簡介: 排灣人的刀,是男子的基本配備,也是外出時隨身佩帶之物,除用作武器外,還可作為割削或砍伐之用。通常與刀鞘成一組,通稱為“Takit”。佩刀(Takit)在婚禮與豐年祭中也需要使用,尤其在貴族系統結婚時的聘禮中,貴族雕飾刀〈 Ginagalan 〉是必備的聘禮。 排灣人的佩刀,分為禮刀與工作刀兩種。工作刀無裝飾,每個排灣男性皆配有,舉凡防獸禦敵,採薪伐木、宰屠牲畜、製作工具等都會使用到,中空的握柄更可裝備於長木桿或竹竿上成為長刀,以獵捕大型獵物之用;禮刀則較精緻,尤其貴族的佩刀更運用人頭、百步蛇紋等雕飾、上彩漆、鑲貝或金屬鑌等,有些刀鞘上並附有編織的刀帶,除可繫綁於腰外,更有裝飾的效果。禮刀在過去是貴族男性專屬的,平時將禮刀懸掛在崇高象徵的主柱旁,於節慶祭儀或出席談判等重要場合,才會佩帶;除了突顯尊貴之外,更是宣示威信與武勇的象徵。 |
|
知識 4: 男子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佩刀 | |
分類: | 社會政治器物:武器:佩刀 |
功能用途: | 獵具或武器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 |
族群: | 排灣(Paiwan)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簡介: 形似劍狀的配戴刀sa va lim是男性必須的隨身護刀;遇有喪事、械鬥或有事外出時,男子會頭戴戰盔sa kop、身著背心a sule和肩披配戴刀sa va lim。佩刀象徵著驅逐惡靈的保護作用。刀鞘上的人紋、波浪紋等雕飾與刻紋也展現了男子個人的工藝能力。 |
|
知識 5: 男子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佩刀 | |
分類: | 信仰與儀式器物:護符厭勝:佩刀 |
功能用途: | 宗教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區 |
族群: | 雅美(Yami)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簡介: 佩刀是男人工作、宴會隨身攜帶的工具。通常與刀鞘成一組,通稱為takit。就細部來區分,金屬刀刃與握柄也通稱作takit,或單獨稱刀刃為sidan,握柄稱duzuon,刀鞘則稱為jirlrp。duzuon內部是空心構造,必要時可裝置在長矛、長槍的木桿上,以備不時之需。 魯凱族的佩刀,除實用之外還兼顧美觀,並賦予社會意義。除了在打獵、工作與戰鬥外,婚禮與豐年祭中也需要使用到takit,為了配合公開場合的華麗,「禮刀」也特別注重。一般使用的材質是黃銅、銀並親手雕刻、打造銅片、銀片或銀釘等。貴族系統結婚時,禮刀(ginagalan)是必備的聘禮。 |
|
知識 6: 編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佩刀 | |
分類: | 社會政治器物:武器:佩刀 |
學域-大分類: | 人類-民族 |
文化區: | 南島語族 |
族群: | 魯凱(Rukai) |
紀錄類別: | 民族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