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 - 教育百科
布 |
|
- 部首 巾
- 部首外筆畫 2畫
- 總筆畫 5畫
- 漢語拼音 bù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ù |
解釋:
[名] 1.棉麻或絲綢織品的總稱。如:「棉布」、「紗布」、「帆布」、「布帛」。《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必織布然後衣乎?」 2.古代的錢幣。《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漢.毛亨.傳:「布,幣也。」《史記.卷三十.平準書》:「虞夏之幣……或錢,或布,或刀,或龜貝。」 3.姓。如元代有布景范。 [動] 1.宣告。如:「發布」、「頒布」、「宣布」、「開誠布公」。《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布告天下,咸使知聖朝有拘逼之難如律令。」 2.陳述。《左傳.成公十三年》:「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南史.卷六一.陳伯之傳》:「聊布往懷,君其詳之。」 3.設置、陳設。如:「布局」、「布署」、「布下圈套」、「警方已布下天羅地網,任歹徒插翅也難飛。」《文選.沈約.奏彈王源》:「雖除舊布新,而斯風未殄。」 4.分散、散布。如:「遍布」、「烏雲密布」、「星羅棋布」。《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單于)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三國演義》第八○回:「伏睹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pòo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古指麻、棉等織品,與絲織之「帛」有別,後則通稱為「布」。如:「棉布」、「麻布」、「綢布」、「帆布」。《說文解字.巾部》:「布,枲織也。」《孟子.滕文公上》:「許子必織布然後衣乎?」《荀子.榮辱》:「故與人善言,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2. 如布之物。如:「塑膠布」、「砂布」、「紙尿布」、「菜瓜布」。 3. 古代錢幣。《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漢.毛亨.傳:「布,幣也。」《史記.卷三○.平準書》:「虞夏之幣……或錢,或布,或刀,或龜貝。」《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大布、次布、弟布、壯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么布、小布……是為布貨十品。」 4. 宣告。《周禮.夏官.訓方氏》:「正歲則布而訓四方。」漢.鄭玄.注:「布告以教天下,使知世所善惡。」《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 5. 陳述。《左傳.成公十三年》:「敢盡布之執事,俾執事實圖利之。」《南史.卷六一.列傳.陳伯之》:「聊布往懷,君其詳之。」 6. 陳設。如:「布局」、「布防」、「布線」、「布雷」。《書經.康王之誥》:「皆布乘黃朱。」漢.孔安國.傳:「諸侯皆陳四黃馬朱鬣以為庭實。」南朝梁.沈約〈奏彈王源〉:「雖除舊布新,而斯風未殄。」 7. 散布。《史記.卷一一○.匈奴列傳》:「單于既入漢塞……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三國演義》第八○回:「伏睹魏王,自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及萬物。」 8. 姓。如元代有布景范。 |
|
注音: | ㄅㄨ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布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