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ì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ìng |
解釋:
[形] 1.物體組織緊密,性質堅固。相對於「軟」。唐.韓愈〈贈劉師服〉詩:「羨君齒牙牢且潔,大肉硬餅如刀截。」唐.白居易〈新樂府.紅線毯〉:「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 2.剛強、強硬。如:「硬漢」、「硬作風」。《水滸傳》第二四回:「武松是個硬心直漢,卻不見怪。」《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他自己以為是總督大人派出來的,腰把子是硬的,武昌城裡任你是誰,總得讓他三分。」 3.不自然、不靈活。如:「生硬」。《老殘遊記》第一五回:「縣裡次日一清早,帶回仵作下鄉一一相驗,沒有一個受傷的人,骨節不硬,皮膚不發青紫,既非殺傷,又非服毒。」 4.人的能力強或事物的內容完好、紮實。如:「硬底子」、「硬戲碼」。 [副] 勉強、不顧一切。如:「生搬硬套」、「硬把他拖了來。」《儒林外史》第六回:「兒子是他的,須要他自己情願,我們如何硬作主!」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ngē/ngī
|
解釋:
|
|
同義詞: | 𠕇 |
反義詞: | 軟 |
音讀: | gīng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物體組織緊密,性質堅固。相對於「軟」。《玉篇.石部》:「硬,堅硬。」唐.白居易〈紅線毯〉詩:「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聊齋志異.卷一.勞山道士》:「頭觸硬壁,驀然而踣。」 2. 剛強、剛健。如:「硬漢」。元.無名氏《獨牛角》第二折:「你看我倒蹬兒智廝瞞由咱擺劃,俺兩個硬廝併暗廝算。」《水滸傳》第二四回:「武松是個硬心直漢,卻不見怪。」 3. 強勁、厲害。《字彙.石部》:「硬,強也。」唐.張籍〈老將〉詩:「不怕騎生馬,猶能挽硬弓。」《西遊記》第一七回:「三藏道:『你手段比他何如?』行者道:『我也硬不多兒,只戰個手平。』」 4. 強行。《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道:『諒他幾個生童,有多大的本領,敢毀本府的祠宇?』說著,硬要親自出去,呵叱他們。」《紅樓夢》第一九回:「卻暗暗的用分身法搬運,漸漸的就搬運盡了。豈不比直偷硬取的巧些!」 5. 不靈活,無變化。如:「生硬」。《老殘遊記》第一八回:「既不僵硬,曾摸胸口有無熱氣?」《紅樓夢》第三八回:「巧的卻好,不露堆砌生硬。」 6. 勉強。如:「硬撐」、「硬把他拖了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那位太太也不由得總巡做主,硬把這位小姐許配了他。」《儒林外史》第六回:「兒子是他的,須要他自己情願,我們如何硬作主!」 |
|
注音: | ㄧㄥˋ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硬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