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化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ì huà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氣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ì huà |
解釋:
物質由液體或固體直接轉化成氣體的現象。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氣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gasification |
作者: | 黃明哲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是一種將固體或液體物質,予以加熱使其變成氣體的反應過程。如水汽化成水蒸汽等皆是。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作者: | 傅元龍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張子全書‧正蒙‧太和篇〕說:「由太虛有天之名,由氣化有道之名。」張載的哲學思想,其本體觀係基於太極論而立說,如同周敦頤一樣,同氏稱太極為無極,他稱太極為太虛,認為萬物之根源為太虛。太虛由本體看謂之天,由氣化作用言謂之道。他說:「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至靜無感,性之淵源,有識有知,物交之客感爾。」(〔太和篇〕)又說:「太虛者,氣之體,氣有陰陽屈伸相感之無窮。」(〔乾稱篇〕)由上可知,太虛是無形、無感、靜止的,為氣屈伸消長、浮沉升降前之本然狀態;氣則是活動的,氣的活動作用就是氣化。天體之運轉,四時之更替等萬象變化,為氣化現象;日月星辰、花草鳥獸等萬物之存在,為氣化之結果。 至於氣化的動能是如何產生的,張載說:「氣坱然太虛,升降飛揚,未嘗止息。易所謂絪縕,生物以息相吹,野馬者與?此虛實動靜之機,陰陽剛柔之始。浮而上者,陽之清;降而下者,陰之濁。其感遇聚散,為風雨,為雪霜,萬品之流行,山川之融結,糟粕煨燼,無非教也。」又說:「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為太虛,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太和篇〕)由此可見,氣化作用始於氣之升降飛揚,至氣分陰陽,氣化現象愈趨明顯,使萬物產生消長生滅現象。張載認為氣化是必然的,氣化的作用有規律有秩序,永不休止,由於氣化的活動循「道」而行,故萬物能欣欣向榮,生生不息。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