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范升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井敏珠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范升字辯卿,漢代郡人。少孤,依外家居;九歲能通曉〔論語〕、〔孝經〕;成年後學習〔梁丘易〕、〔老子],並以此教學;王莽時大司空王邑辟升為議曹史,升上奏勸諫輕賦稅、減徭役不被採用;建武二年(26),光武帝徵詣懷宮,拜議郎,遷博士,上疏辭讓,不許;光武以此更為倚重,數詔引見,徵詢政事;永平中,為聊城令,後卒於家。
  建武時尚書令韓歆上疏,欲為〔費氏易 〕、〔左氏春秋〕立博士,范升力持反對;認為〔左氏〕非承於孔子,而出於左丘明之手,既非師徒相傳,亦非先帝所存,不宜立為博士,遂與韓歆及太中大夫許淑等辯難。升以為一旦置〔左氏〕、〔費氏〕為博士,則〔高氏〕、〔騶〕、〔夾〕為同類,必希冀仿立;各有所執,乖戾紛爭,從之則失道統,不從則失人心。升並以孔子、顏淵、老子之思想表明立博士之舉不可行,說:「孔子曰:『博學約之,弗叛矣夫。』顏淵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老子曰:『學道日損。』又曰:『絕學無憂。』學而不約,必叛道也。〔費〕、〔左〕二學,無有本師,而多反異,先帝前世,已對此持疑,故〔京氏〕雖立,輒復見廢。疑道不可由,疑事不可行。」范升以為當時草創天下之際,「宜先講〔詩〕、〔書〕,先修〔禮〕、〔樂〕,〔左〕、〔費〕之立,非當急之務;陛下應疑先帝之所疑,信先帝之所信」。辯難者又以太史公多引〔左氏〕,升則認為「太史公違戾五經,謬孔子言,背於道統」,而五經之本始於孔子,因此反對〔費〕、〔左〕立博士,倡議五經、孔子之言。
  綜觀范升之言,以孔子為本、五經為主,雖有非儒家思想出現,升亦力排眾議,表現出儒者堅守原則、秉持理想之態度。而對王莽之諫,能體察民生疾苦,甘冒罷黜之險,更見傳統儒者之風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范升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