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牙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ㄉㄨㄥˋㄨˋㄗㄨㄟˇㄌㄧˇㄩㄥˋㄌㄞˊㄐㄩˇㄐㄩㄝˊㄕˊㄨˋ˙ㄉㄜㄑㄧˋㄍㄨㄢㄖㄨˊ:「ㄧㄚˊㄍㄠ」、「ㄧㄚˊㄔˇ」、「ㄕㄨㄚㄧㄚˊ」、「ㄓㄤㄧㄚˊㄨˇㄓㄠˇ」。
  2. ㄋㄧˇㄕㄥㄘˊㄇㄛˊㄋㄧˇㄧㄥㄦˊㄔㄨㄒㄩㄝˊㄕㄨㄛㄏㄨㄚˋ˙ㄉㄜㄕㄥㄧㄣㄖㄨˊ:「ㄧㄚˊㄧㄚˊㄒㄩㄝˊㄩˇ」。
  3. ㄅㄨˋㄕㄡ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牙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人和動物口腔內咀嚼研磨的器官。有時專指臼齒部分。
    【例】門牙、張牙舞爪、咬牙切齒 △牙齒
  2. 買賣時居中的介紹人。
    【例】牙人、牙婆、牙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人或動物口腔中,用來研磨、咀嚼食物的器官。如:「門牙」、「齒牙動搖」。
2.象牙的簡稱。南朝宋.鮑照〈代淮南王〉詩二首之一:「琉璃藥碗牙作盤,金鼎玉匕合神丹。」《新唐書.卷二二二.南蠻傳下.驃傳》:「去節無爪,以蠟實首,上加師子頭,以牙為之。」
3.買賣時居中的介紹人。如:「牙人」、「牙郎」、「牙商」、「牙婆」、「牙行」。《水滸傳》第三七回:「兄弟張順,他卻如今自在江州做賣魚牙子。」
4.官署、衙門。《資治通鑑.卷二○七.唐紀二十三.中宗神龍元年》:「北門、南牙,同心協力,以誅凶豎。」
5.二一四部首之一。
[動]
咬。《戰國策.秦策三》:「投之一骨,輕起相牙者,何則?有爭意也。」漢.高誘.注:「牙,言以牙相噬。」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螺絲紋。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人和動物口腔內咀嚼研磨的器官。
  2. [[名] ] 一種民間習俗。商家在農曆每月初二、十六日備牲禮祭拜土地公和孤魂野鬼等,祈求生意興隆,稱為做牙。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