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運動高峰表現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eak Performance
作者: 胡天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為了達到運動高峰表現,往往面臨極度的壓力,因此,兩項心理因素具有關鍵性作用以決定成功或失敗。這兩項因素分別為產生信心與發展專注能力,而且壓力愈大,這兩項心理技能愈重要。
  所謂信心是對自己能力的一種確定感,期望成功而實際上也真的達到成功,這種現象類似於所謂「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信心是個連續向度,大部分運動員介於中間,只有少數介於兩端,有的運動員的變化不大,有的運動員變化較大。一個運動員一旦缺乏信心,很難達到高峰表現。
  信心與壓力的容忍度有關,亦即與人格因素相關。外向者比內向者不易焦慮,神經質運動員在面臨競賽壓力時,會突然升高焦慮。一般的研究發現,在沒有壓力或練習情境中,高焦慮的個體表現較好,反之,在有競賽壓力的情境,往往低焦慮的個體表現較佳。因此,外向且穩定型運動員由於能夠容忍極度壓力,往往能夠在國際重要比賽中有高峰表現而獲獎。
  年輕運動員的信心,則更易受到教練與其他重要人士之影響,教練對運動員的期望是個重要因素。期望樂觀則表現佳,期望悲觀則常常表現不佳。
  為了產生信心與培養專注能力,許多技術值得採用,包括放鬆訓練、心智準備、內心複誦、模仿學習等。例如建立「賽前專注計畫」與「競賽時專注計畫」,許多運動項目,可切分成幾個關鍵時刻或一系列檢查點,在這些關鍵點,事先安排一些線索以維持最佳專注力,這些線索可以是關於技巧的(如降低重心等)、或是身體放鬆(如沈穩放鬆深呼吸)、注意專注點(如盯住前面的人)。利用這些線索在關鍵時刻突破極限、突破「理智」,進入另一個「抓狂」層面,則往往能夠在高競技壓力的情況下,獲致顛峰表現。
  顛峰表現與人文心理學家強調的顛峰經驗(peak experience)不太相同,前者面臨極度競賽壓力,必須維持穩健與專注,後者則不一定面臨高度壓力,但兩者亦有類似點,皆指進入渾然忘我的一種莞爾狀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運動高峰表現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