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趯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ㄗㄡˇ
  • 部首外筆畫 14
  • 總筆畫 21
  • 漢語拼音 yuèt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一種書寫方法。運筆至轉彎鉤處,先輕頓,再轉筆而出。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一上.書學.隸書》:「迨鍾傅一出,又將漢隸變為轉折,畫平豎直,間用鉤趯,漸成楷法,謂之真書。」
[形]
參見「趯趯」條。
[動]
踢。唐.呂巖〈絕句〉:「趯倒葫蘆掉卻琴,倒行直上臥牛岑。」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五.詭習》:「張芬曾為韋南康親隨行軍,曲藝過人,……常於福感寺趯鞠,高及半塔,彈力五斗。」
注音:
漢語拼音: yuè
解釋:
[動]
跳躍。《說文解字.走部》:「趯,躍也。」《漢書.卷七五.李尋傳》:「涌趯邪陰,湛溺太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ㄩㄝˋ

跳躍。《說文解字.走部》:「趯,踊也。」《漢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李尋》:「涌趯邪陰,湛溺太陽。」《後漢書.卷四○.班彪列傳下》:「西盪河源,東澹海漘,北動幽崖,南趯朱垠。」

㈡ㄊㄧˋ

1. 跳躍的樣子。《廣韻.入聲.錫韻》:「趯,跳皃(貌)。」《四聲篇海.走部》:「趯,跳踊也。」唐.柳宗元〈涇水黃〉詩:「有鳥鷙立,羽翼張。鉤喙決前,鉅趯傍。」宋.梅堯臣〈觀居寧畫草蟲〉詩:「躍者趯其股,顧者注其目。」

2. 踢。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五.詭習》:「張芬曾為韋南康親隨行軍,曲藝過人,……常於福感寺趯鞠,高及半塔,彈力五斗。」唐.呂巖〈絕句〉:「趯倒葫蘆掉卻琴,倒行直上臥牛岑。」

3. 書寫方法之一。運筆至轉彎鉤處,先輕頓,再轉筆而出。明.張紳《法書通釋.卷上.八法論》:「趯者,挑也,而謂之趯者,其法借勢於努蹲,鋒得勢而出,期於倒收,若挑踢然。」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一一上.書學.隸書》:「迨鍾傅一出,又將漢隸變為轉折,畫平豎直,間用鉤趯,漸成楷法,謂之真書。」

4. 「趯趯」:

⑴ 跳躍的樣子。《集韻.入聲.錫韻》:「趯,趯趯,跳也。」《詩經.召南.草蟲》:「喓喓草蟲,趯趯阜螽。」南朝梁.吳均〈酬別江主簿屯騎〉詩:「寒蟲鳴趯趯,落葉飛翻翻。」

⑵ 往來的樣子。《史記.卷七八.春申君列傳》:「《詩》云:『趯趯毚兔,遇犬獲之。他人有心,余忖度之。』」唐.元稹〈酬獨孤二十六送歸通州〉詩:「增兔跳趯趯,惡鵬黑翻翻。」

注音: ㈠ㄩㄝˋ ㈡ㄊ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趯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