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分類 - 教育百科
重 | |
新 | |
分 | |
類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Reclassification |
作者: | 陳敏珍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重新分類是將圖書資料的分類號,依據原用的分類系統或另一種分類系統予以更新。其目的在於促使圖書資料的分類更切合實際作業需要,並將資料歸入更適當的類號,以便於讀者利用。 重新分類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5點:(1)分類錯誤--由於館員人為的疏忽,而賦予圖書資料一個不適當的類號,故須重新給號;(2)分類表修訂--分類表大幅度的修訂,造成同一主題新舊類號出入頗大,而有重新整合類號的需要;(3)原分類表不適用--若原採用的分類表過於陳舊,無法滿足實際分類需要,則有替換之必要;(4)館藏合併--原採用不同分類系統的資料合併為單一館藏,為統一類號故需將部分資料重新分類;(5)合作編目、簡化作業--基於書目資源共享,使用較特殊分類系統的圖書館,紛紛改用標準化、普遍性高的分類系統,以便各館資訊有效交流,並可節省維護分類系統的人力時間。 由於重新分類的過程相當繁瑣,尤其牽涉到大量館藏轉換至另一套分類系統時,問題就變得更為複雜。因此在進行重新分類之前,應詳加分析需重新分類的範圍及圖書資料量,評估成本效益及預定完成時間,訂定詳細作業流程,並規畫人力分配及空間調配等事項。就重新分類的範圍而言,各館因情況與需求不同,故其政策有異。一般新到館的資料即逕依新的分類系統給號,而舊有館藏則可以使用頻率較高、類號較混亂者優先處理。為減輕工作負擔,有些圖書館採行藍甘納薩(S.R. Ranganathan)的滲透方法(Osmosis Method),將陳舊、較少使用的資料沿用舊分類系統,集中置於專架或倉庫,以自然淘汰舊類號。 以人工作業方式進行重新分類,通當包括下列步驟:(1)抽出排架片;(2)依排架片至書庫查尋圖書資料,需重新分類者則自架上撤出;(3)通知流通部門處理中的資料及查詢不到的資料;(4)抽出其他公務目錄卡及公用目錄卡;(5)將整套卡片置於該書內;(5)給予新的分類號;(6)更正卡片、書後袋、書後卡之書碼;(7)重新繕打書標;(8)卡片插回目錄櫃;(9)圖書資料上架。若採自動化作業方式,則可節省許多抽卡、排卡的時間,書後卡袋的更正亦可免,新的書標尚可由系統自動產生。同時透過電腦連線,自書目網路系統即能查得新的類號,而不需另行分類。 有些圖書館採重新分類與書目資料回溯轉換(Retrospective Conversion)計畫同時進行,則直接轉錄現有書目資料庫的資料是最佳途徑。重新分類要達其效益,應配合館藏清點實施,有時尚涉及重新編目(Recataloging)等問題之處理。此外,須指導館員與讀者熟悉新的分類系統,促使其能迅速查得資料,有效利用館藏。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重新分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