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鮑廷博(1728-1814) - 教育百科
鮑 | |
廷 | |
博 |
(1728-1814)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吳哲夫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鮑廷博,字以文,號淥飲,世為安徽歙人,自其父攜家居杭州,父卒後,遷居桐鄉,故為桐鄉人。廷博平生喜蒐羅散佚,所藏極多,築室儲之。取戴記「學然後知不足」之義,名其齋為知不足齋。乾隆間,開四庫館,廷博遣子士恭獻書600餘種,清高宗特頒賜〔圖書集成〕一部以示獎勵。廷博又曾就所藏祕笈,刻〔知不足齋叢書〕進呈乙覽,宸翰賜題卷首曰「知不足齋奚不足?渴於書籍是賢乎」句。嘉慶18年(1813),復因進書,蒙仁宗賞給舉人銜,時年已86,次年病卒,撰有〔花韻軒咏物詩存〕一書。 廷博精版本之學,讀書每一過目,即能記某卷某葉某譌字,有持書來問者,不待翻閱,見其書之版口,即能說出「此某氏版某卷刊譌若干字。」驗之不爽。乾嘉之時,近自嘉禾、吳興,遠而大江南北,有持舊藏鈔刻異本來武林出售的人,必先過其門。浙東、浙西藏書家,如趙氏小山堂、汪氏振綺堂、吳氏缾花齋、汪氏飛鴻堂、孫氏壽松堂、鄭氏二老閣、金氏桐花館,參合有無,互相借鈔。每得異書則狂喜,如獲至寶。不得,雖積思累歲月亦不休。性寬厚,篤戚友,見有貧乏之人,乃加周恤,稍有蓄積,常為刊書花罄,如遇未見之書,有時典衣購求,必得之而後快。朋友有貧而好學者,常以全部叢書贈送,亦不為惜。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鮑廷博(1728-1814)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