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 - 教育百科
蒲 |
|
- 部首 艸
- 部首外筆畫 10畫
- 總筆畫 14畫
- 漢語拼音 pú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ú |
解釋:
[名] 1.植物名:(1)香蒲科香蒲屬,香蒲的簡稱。參見「香蒲」條。(2)天南星科菖蒲屬,「白菖」或「菖蒲」、「蒲子」之古稱。參見「白菖」條。(3)蒲柳的簡稱。參見「蒲柳」條。 2.地名:(1)春秋時衛國屬地。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長垣縣境。(2)春秋時晉國屬地。故地約在今大陸地區山西省永濟縣。 3.姓。如清代有蒲松齡。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蒲 |
英文名: | Schoenoplectus triqueter |
描述: 具長走莖。稈獨立,高45-100 cm,橫截面三角形。花序繖房狀或頭狀,具3-15個小穗;小穗長7-12 mm;鱗片長3.5-4 m。柱頭2。瘦果長2-2.5 mm,棕色,腹背壓扁。 |
|
分布: 分布台中、雲林等地區海岸。</p> |
|
作者: | 楊遠波, 劉和義, 林讚標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植物名: ⑴ 香蒲之簡稱。香蒲科香蒲屬,多年生草本。葉細長而尖。夏季葉心抽出花莖,頂生雌雄花,呈肉穗花序,褐色,形如蠟燭。花單性,小花梗具長毛,成熟者隨風到處飛。嫩芽可食,葉可製蓆、扇等。《說文解字.艸部》:「蒲,水艸也。可以作席。」或稱為「蒲草」、「甘蒲」。 ⑵ 菖蒲之簡稱。天南星科石菖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長根莖,每年春日從根莖簇生劍狀葉,長達三十多公分。初夏葉間抽花莖,著生淡黃色小花,排列成肉穗花序。根莖可製香味料。習俗在端午節取葉插於簷下。亦稱為「蒲子」、「蒲劍」、「菖蒲」、「堯韭」、「白菖」。 ⑶ 蒲柳之簡稱。 A. 水楊之別名。楊柳科柳屬,落葉亞喬木或灌木。高矮不一,小者不及一公尺,大者可達四點五公尺。樹皮紅褐色,枝皮平滑,色綠或帶紫。葉互生,長橢圓形或披針形,質略厚,邊緣有波狀鈍齒,末端尖,葉面平滑,深綠色,背面有茸毛,呈灰白色。雌雄異株,花序排列成葇荑花序,雄花序的蕾外被柔滑呈絲狀的白毛,花葯現黃紅,雌花後熟而飛絮。亦稱為「蒲柳」、「浦柳」、「川柳」。 B. 比喻體質衰弱或身份低微之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悅與簡文同年,而髮蚤白。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山野鄙性,不習車馬之勞,兼之蒲柳之姿,望秋先零,長途不覺委頓。」 2. 地名: ⑴ 春秋時衛國屬地。故地約位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長垣縣。 ⑵ 春秋時晉國屬地。故地約位於今大陸地區山西省永濟縣。 3. 姓。如清代有蒲松齡。 |
|
注音: | ㄆㄨˊ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蒲 |
授權資訊: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