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眾志成城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眾志成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解釋:
眾人一心,力量堅固如城。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二.炮說》:「故曰兵無常形,地無常勢,果能眾志成城,則又何炮之不可用乎!」也作「眾心成城」、「眾心如城」。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眾志成城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眾人同心,力量堅固如城。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語本《國語.周語下》。 △「眾口鑠金」 |
|
典故說明:
「眾志成城」原作「眾心成城」。據《國語.周語下》載,春秋末年,周景王打算要鑄造一口極大的鐘。單穆公和樂師州鳩知道了這件事,便勸阻景王打消鑄鐘的念頭。他們認為:那麼大的鐘雖然少見,但是聲音不一定和諧好聽,若因此勞民傷財,造成人民的痛苦,更是沒有必要。然而景王沒有採納他們的意見,仍然執意鑄鐘。隔年,大鐘鑄成了,平日慣於獻媚的樂工們,紛紛向景王讚美大鐘的聲音非常和諧、好聽。景王十分高興,就找來當初反對鑄鐘的樂師州鳩,對他誇耀說:「看吧,鐘聲果然很好聽,你的顧慮是多餘的。」州鳩對於景王的無知和自誇十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怒斥他已經老了,懂個什麼?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志成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出現「眾志成城」的書證如五代十國後蜀.何光遠《鑑誡錄.卷七.陪臣諫》:「四海歸仁,眾志成城,天下治理。」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團結一致,同心協力。 使用類別 用在「共同奮鬥」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眾擎易舉、萬眾一心 形音辨誤 |
|
典源: 《國語.周語下》二十四年,鍾成,伶人告和。王謂伶州鳩曰:「鍾果和矣。」對曰:「未可知也。」王曰:「何故?」對曰:「上作器,民備樂(1)之,則為和。今財亡民罷(2),莫不怨恨,臣不知其和也。且民所曹(3)好,鮮(4)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5)。』三年之中,而害金(6)再興焉,懼一之廢也。」王曰:「爾老耄矣!何知?」二十五年,王崩,鍾不和。
〔注解〕 (1) 樂:贊成。 (2) 財亡民罷:浪費金錢,又使民眾勞苦不堪。罷,通「疲」,勞累。 (3) 曹:群眾。 (4) 鮮:音ㄒ│ㄢˇ,很少的意思。 (5) 眾口鑠金:眾口所毀,雖金石猶可銷。見「眾口鑠金」。 (6) 害金:害民之金,此處指所鑄之鐘。 |
|
書證:
01.五代十國後蜀.何光遠《鑑誡錄.卷七.陪臣諫》:「正取時機,大行王道,自然百靈垂祐,四海歸仁,眾志成城,天下治理。」
02.明.史可法〈批某道告急詳文〉:「未有居官者自驚風鶴,而能使眾志成城者也。仰該道嚴飭將士,併力固圉,勿信道旁浮議,二三其志!」
03.《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鄉團之設,原以百姓之財力,衛百姓之身家,果能眾志成城,同仇敵愾,即一舉、貢、生、監,足以統領之,無俟大員為之督率。」
04.清.趙翼〈擬老杜諸將〉詩五首之五:「眾志成城百戰場,直同疏勒守危疆。」
05.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卷二.炮說》:「故曰兵無常形,地無常勢,果能眾志成城,則又何砲之不可用乎!」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眾志成城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