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前段班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顏國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前段班係相對於後段班而言,是國中實行能力編班的產物。按編班方式不僅影響教學的效果,同時對學生人格的發展及人生觀產生深遠的影響。故政府屢次修訂國中學生編班實施要點,即試圖以各種編班方式,引導國中教育走向正常的教學方式,以落實國民教育目標,培養健全的國民。惟在升學主義影響之下,產生各種變相的能力編班方式,以致對教育產生諸多不良的影響。以下就前段班產生的法令依據,前段班編班方式對學生及對教師、家長、學校行政人員等方面的影響,分別說明如下:
  1.法令依據:民國七十一年(1982)教育部公布〔國民中學學生編班實施要點〕,其中規定「國民中學自二年級起實施混合能力編班時,應參考學生學業成績或智力高低之狀況,分為二段,再將各段之學生分別實施常態編班。」
  2.編班方式對學生的影響:根據張春興及郭生玉在民國七十四年,針對七十一年公布的編班方式,以一百所國中五千名學生為樣本,進行一項〔國中編班教學問題之調查研究〕發現:(1)在學習態度、成就動機、生活適應以及團體關係等各方面的心理反應上,前段班優於後段班;(2)學業成績方面,前段班優於後段班;(3)在對自屬班級的滿意程度上,前段班學生比後段班學生較少對自屬班級不滿意;(4)在所屬班級的相對地位看法上,前段班學生有較多學生感受到重視,後段班學生有較多學生感到不受到重視,有較多學生感到自卑;(5)在師生關係的知覺上,多數學生認為教師對前段班教學較認真,也比較喜歡前段班的學生。
  3.編班方式對教師、家長及學校行政人員的影響:(1)教師認為前段班與後段班二段式混合能力編班,如學校仍以升學為導向,則達不到升學及就業雙重的目的;(2)教師希望擔任前段班,不願意擔任後段班班級;(3)家長希望其子女編入前段班,反對編入後段班;(4)家長有擔任前段班的教師較優秀、教學較認真,擔任後段班的教師較差、教學較不認真的刻板印象。
  由以上說明推論,前段後段二段式混合能力編班方式,對前段班學生較為有利,對後段班學生較為不利。
  編班教學的措施只是達到教育效果的一種手段,使學生因適當教學而有良好的成長發展。因此,任何編班的措施,必須考慮對國中階段青少年身心發展的正負影響,及改進教材教法、降低班級學生人數、建立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等相關教育措施的配合,才能達成國民教育健全的發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前段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