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民中學常態編班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顏國樑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常態編班係指將不同能力及條件之學生作混合編班,使每班學生的智力分布呈常態分配。國民中學常態編班的教育理念、編班方式及其優缺點如下:
  在教育理念方面,主張國中應採取常態編班教學,其深層意義蘊含「有教無類」的理念。持有此種教育理念者,認為國民教育是基本教育,國民必須接受九年的強迫性義務教育;因此,國民接受教育機會應均等,不應有能力高低之分,同時學生所接受的教育內容亦應一樣。換句話說,常態編班教學是指不放棄每一位學生,不論學生聰明才智一律施教,使每位學生都有相同的受教機會,進而發揮其潛能。
  依據民國八十一年(1992)〔國民中學學生編班實施要點〕規定,各年級一律實施常態編班,並加強進路輔導。其常態編班方式如下:(1)採智力測驗或學業成績方式:應先將智力測驗結果或學業成績依高低順序排列,然後再依S型次序分配於各班。若班級數太多,得先公開抽籤分群,然後再依S型常態編班方式辦理,惟各群不得少於六班;(2)依公開抽籤方式:以學生自行抽籤為原則。
  常態編班具有下列優點:(1)符合有教無類精神:常態編班能顧及每人學生的尊嚴,並有助於正常教學之推展;(2)師生心理較能平衡:常態編班可避免「升學班」之優越感,「後段班」之自卑,及能力分班所產生之標籤作用,使師生心理較易平衡;(3)增進校園氣氛之和諧:常態編班後,班際間之各項學藝競賽與課外活動,均易於展開,可提高教師之責任心,學校訓導工作亦較易實施,並可促進校園和諧氣氛;(4)發展同儕互動之功能:常態編班可發展同儕間相輔相成之認同作用,有利於個別化、個性化之人才培養,且將來易於適應社會生活;(5)符合時代潮流:目前世界各主要國家在中小學階段均採常態編班;因常態編班有利於學生能力性向、興趣的發展與潛在能力之試探及延緩分化,以強化輔導功能。
  常態編班也有若干缺點:(1)無法因材施教:學生程度參差不齊,班級人數又多,只能進行一般進度的教學,無法實施補救教學與個別輔導;(2)增加教師的負擔:學生能力與程度均屬異質,如要照顧每位學生,勢必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相對亦會影響教學品質。
  常態編班是基於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將不同程度的學生作常態分配的混合編班,較符合國民教育的目標與精神;惟要實施常態編班,必須採取一些相關的配合措施,如降低班級人數,改進課程及教科書,實施因材評量,改進高中入學考試制度等,才易收到較大的效果。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民中學常態編班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