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伐利亞國家舞蹈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varian State Ballet
作者: 尹曼娜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團。前身為「慕尼黑歌劇芭蕾舞團」(Münich Opera Ballet)或「巴伐利亞國家劇院芭蕾舞團」(Bavarian State Opera´s Ballet Company),慕尼黑為巴伐利亞省的首府,十六世紀芭蕾被引進之前,巴伐利亞已有各種舞蹈的演出,而芭蕾剛引進之前,基本均由法國或義大利的芭蕾教師(Ballet Master)所主導,慕尼黑芭蕾上第一個最重要的日子是1781年1月29日,當日為莫札特的歌劇《Idomeneo, Redi Creta》首演,Peter Legrand安排了芭蕾在其最後的《嬉遊曲》(divertisement)中演出。1792年官方的劇院芭蕾舞蹈學校已正式成立,三年之後義大利舞者及編舞家Salvatore Vigano及其太太西班牙芭蕾伶娜Maria Medina在慕尼黑Hoftheater演出,由Vigano製作的《女大不中留》(La Fill Mal Gardee)男性觀眾為之狂熱,其原因不是因為欣賞芭蕾,而是因Vigano太誘人的舞姿與暴露的服裝,所以也有部分觀眾認為此次的演出是淫穢的。1818年National Theatre落成,其後因失火,又戰時被轟炸後重建數次,而「巴伐利亞國家劇院芭蕾舞團」即一直在此劇院中演出,其間1825年塔伊歐尼(Taglionis)曾來作客串,Friedrich Horschelt曾兩度(1820-1829, 1839-1847)前來擔任芭蕾指導。在他指導下引進了浪漫芭蕾。1917-1930年為另一個受矚目的芭蕾指導。H. Kröller,他製作不少首演著名舞碼,包括: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的《約瑟夫傳奇》(Die Josephs Legende)、貝拉.巴爾托克Bela Bartok的《木頭王子》(The Wooden Prince)、史特拉溫斯基(Igor Stravinsky)的《彼得洛希卡》(Petrouchka)及Pulcinella,Ernst Krenek的《瑪儂》(Mannon),以及John Alden Carpenter的《摩天大樓》(Skyscrapers)。1939-1944年Pia及Pino Mlakars則將舞團帶入另一個活躍期,他們重建了塔伊歐尼(Filippo Taglioni)為其女兒瑪麗在1826年所編的《黑猩猩 ── 巴西長臂猿》(Jocko, the Brazilian Ape)作品,Mlakars夫妻也是首位使用阿貝希特.克努斯特(Albrecht Knust)專屬舞譜紀錄者來紀錄其芭蕾的藝術指導。二次大戰後,舞團的發展較不穩定,在不同的芭蕾教師或藝術指導的不同藝術目標要求下擺盪,1990年,Konstanze Vernon繼任為藝術指導,舞團改名為Bavarian State Ballet,Vernon與其夫Fred Hoffmann已在1987年成立了基金會(Heinz Bosl Foundation)來培育青年舞者,Vernon亦曾任慕尼黑芭蕾舞蹈學院院長,對芭蕾教育有一定貢獻。自繼任為舞團藝術指導後,團內舞者人數及舞碼均有長足進步,經常應邀至國外演出,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1993年應邀赴紐約州立劇院(New York State Theater)演出兩週,目前「巴伐利亞國家舞蹈團」舞碼以古典舞作為堅實基礎,其中包括阿胥頓(Frederick Ashton)的《女大不中留》、彼得.賴特(Peter Wright)之經典本《吉賽兒》與瑪茲.耶克(Mats Ek)的現代版本、Ray Barra的《唐吉訶德》及《天鵝湖》、Wright的《睡美人》、約翰.奴麥爾(John Neumeier)的《胡桃鉗》及《仲夏夜之夢》,以及柯蘭可(John Cranko)的《歐尼金》(Onegin)。除此外,也強調與歐洲著名編舞家合作,另外也包括與美國編舞家如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崔拉.沙普(Twyla Tharp)、彼得.馬丁斯(Peter Martins)、耶羅米.羅賓斯(Jerme Robbins)、露辛達.卻爾茲(Lucinda Childs)與羅勃.福斯(Robert la Fosse)等之合作,舞團目前主要固定在Prinzregenten Theater,National Theater及the Cuvillies Theatre演出。
參照: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巴伐利亞國家舞蹈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