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閤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ㄇㄣˊ
  • 部首外筆畫 6
  • 總筆畫 14
  • 漢語拼音 [一]gé[二]hé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ㄧˋㄊㄨㄥㄏㄜˊ」、「ㄏㄜˊ」。ㄖㄨˊ:「ㄏㄜˊㄧㄢˇ」。
  2. ㄗㄨㄥˇㄑㄩㄢˊㄅㄨˋㄊㄨㄥㄏㄜˊ」。ㄖㄨˊ:「ㄏㄜˊㄈㄨˇ」、「ㄏㄜˊㄉㄧˋㄍㄨㄤㄌㄧ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閤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樓房。通「閣」。
    【例】閤樓、閨閤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閉。通「合」、「闔」。
    【例】為了趕工,他已經好幾天沒閤眼了。
  2. 全部、滿。通「闔」。
    【例】閤府、閤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邊門,大門旁的小門。《說文解字.門部》:「閤,門旁戶也。」漢.無名氏〈古詩〉五首之一:「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是日移病不聽事,因入臥傳舍,閉閤思過。」
2.樓房。通「閣」。唐.白行簡《李娃傳》:「娃自閤中聞之,謂侍兒曰。」
3.指女子的寢室。通「閣」。如:「閨閤」、「蘭房椒閤」。
4.宮室、宮殿。《三國志.卷五四.吳書.魯肅傳》:「肅將入閤拜,權起禮之。」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閉。通「合」、「闔」。如:「為了趕工,他已三天三夜未曾閤眼。」
[形]
全部、滿。通「闔」。如:「閤府清泰」、「閤第光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閤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ㄍㄜˊ

1. 邊門,大門旁之小門。《說文解字.門部》:「閤,門旁户(戶)也。」漢.無名氏〈古詩上山采蘼蕪〉:「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閤去。」《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韓延壽》:「是日移病不聽事,因入臥傳舍,閉閤思過。」

2. 宮室、宮殿。《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魯肅》:「肅將入閤拜,權起禮之。」《新唐書.卷一七三.列傳.裴度》:「舊儀,閤中群臣未退,宰相不奏事,稱賀則謁者答。」

3. 古代於屋內所隔出之夾室或夾層。通「閣」。唐.白行簡《李娃傳》:「娃自閤中聞之,謂侍兒曰:「此必生也,我辨其音矣。」《喻世明言.卷二四.楊思溫燕山逢故人》:「樓上有六十個閤兒,下面散鋪七八十副桌凳。」

4. 指女子之寢室。通「閣」。如:「蘭房椒閤」。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詩一八首之三:「璇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綺幕。」

㈡ㄏㄜˊ

1. 閉。通「合」、「闔」。如:「閤眼」。《紅樓夢》第七五回:「恍惚聞得祠堂內隔扇開閤之聲,只覺得風氣森森,比先更覺涼颯起來;月色慘淡,也不似先明朗,眾人都覺毛髮倒豎。」

2. 全部、滿。通「闔」。如:「閤府清泰」、「閤第光臨」。《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閤家慟哭,料理後事。」

注音: ㈠ㄍㄜˊ ㈡ㄏㄜ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閤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