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貌岸然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ào mào àn rá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道貌岸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ào mào àn rán |
解釋:
學道的人,容貌莊嚴肅穆。亦指外表莊重肅穆。後多形容故作正經,而心中實不如此。如:「看他一臉道貌岸然的樣子,誰敢開他玩笑。」《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因看見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聽忌吃什麼?」也作「道貌凜然」、「岸然道貌」。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道貌岸然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學道的人容貌莊嚴肅穆。形容外表莊重嚴肅的樣子。語本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 △「一本正經」 |
||||||||||
典故說明:
「道貌岸然」原作「道貌凜然」。「變文」是唐代時興起的一種講唱文學,由散文和韻文交替組成,內容以演繹佛經故事及民間、歷史故事為主。《維摩詰經講經文》是根據《維摩詰經》的故事,敷演而成,形式是先引述一段經文,然後邊講邊唱,有時幾十字的經文,可以鋪陳為數千字。內容敘述維摩詰居士生病了,佛陀欲派一名弟子前往慰問他的病情,但是所有弟子都不敢去,最後文殊菩薩應命前往。文中描述維摩詰居士的外表和情態,形容他的容貌莊嚴肅穆,胸懷坦蕩,心地光明,遠望就像鶴立雞群似的,近觀有如龍來洞口,光彩射人。後來「道貌岸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除本義外,也作諷刺用法,用來形容外表故作正經,心中其實不是如此。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外表莊重嚴肅的樣子。 使用類別 用在「嚴肅冷漠」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一本正經 形音辨誤 岸,音ㄢˋ。高傲、莊嚴的樣子。不可寫作「暗」。 同 「道貌岸然」及「一本正經」都有神態莊嚴的意思。 異 「道貌岸然」側重於莊重高尚;「一本正經」側重於嚴肅認真。
|
||||||||||
典源: 敦煌變文《維摩詰經講經文》(據《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二》引)光嚴(1)整行之次(2),忽見維摩(3),道貌(4)凜然(5),儀形畾落(6)。右手掌拂塵之麈尾,左手擎化物之寒笻,萬莖之鶴髮垂肩,數寸之雪眉覆目。道眼,天上之雲霞;歷歷星冠,奪人間之皓月。遙望而清風宛在,鶴處雞群;近觀而光彩射人,龍來洞口。
〔注解〕 (1) 光嚴:菩薩名。 (2) 整行之次:即「整行次」,打點、整理行旅之處所。 (3) 維摩:為佛陀之在家弟子,乃中印度毘舍離城之長者。精通大乘佛教教義,修行高遠,雖出家弟子猶有不能及者。亦稱為「維摩詰」、「無垢稱」等。 (4) 道貌:修行者的容貌。 (5) 凜然:莊嚴肅穆的樣子。 (6) 畾落:同「磊落」,形容胸懷坦蕩,心地光明。 |
||||||||||
書證:
01.清.龔煒《巢林筆談.卷六.謁敬亭先生》:「先生道貌岸然,接對謙和,予拜呈考妣行實,陳求誌之意,先生遜謝而後許。」
02.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翌日,陳妻尚未歸,正切狐疑,忽有醫者自來,道貌岸然,班白老叟,舉室驚惶,不知所自。」
0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承暉)因看見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所以只打聽忌吃甚麼,預備打聽明白,好拿忌吃的東西給苟才吃,好送他的老命。」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道貌岸然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