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古今人物別名索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友民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古今人物別名索引〕,陳德芸編,民國26年(1937)廣州嶺南大學圖書館初版;54年臺北藝文印書館影印本;67年臺北新文豐出版社影印本。
  全書分為正文、補遺和續補遺、檢目3部分。書前有序例、參考書目、目錄等資料,書後有編後語和訂誤等資料。
  參考文獻以圖書為主,以期刊為輔。主要圖書有〔中國人名大辭典〕、〔歷代畫史列傳〕、〔當代名人小傳〕、〔近代名人小傳〕、〔現代中國作家筆名錄〕、〔清代畫家字號引得〕、〔別號索引〕、〔室名索引〕等;主要期刊文章有「現代作家筆名考」、「近代作家的筆名」、「室名索引拾補」等,總計36種。
  該書書前所附之「目錄」,係指按〔德芸字典〕筆順檢索法編排的筆形編碼之檢索目錄,該目注明單字所在正文和兩種補遺的頁碼,俾便檢閱正文。書末所附之「檢目」,則是按筆畫順序排列之輔助索引,係提供不諳〔德芸字典〕檢索法檢索別名之用。其編排方式,係先按筆畫順序,同筆畫數的再按部首順序排列。「檢目」的最左邊為部首,次為單字,再次為索引頁碼。
  全書收錄人物40,000餘人,別名70,000餘個,總字數500,000餘言,是由別名以檢索原姓名的工具書。所謂「別名」係指別字、別號、原名、謚號、諱名、齋舍名、疑誤名、尊稱名號、帝王廟號、書畫家題識名、文學家筆名,以及以職官或封爵為名等異名而言。
  所收人名,不以重要與否為收錄標準,一以見於書報有著作、有別名者為原則。一人而有兩名者,以通用者為原名,另一者為別名。同代同姓者或同姓名同字號者,均名字後加註邑里,以資識別。
  正文、補遺和續補遺均分左、中、右3欄排印,索引條目係按〔德芸字典〕「橫、直、點、撇、曲、捺、趯」7種筆形順序,一直排列下去。每1條索引條目著錄別名、原姓名及其時代,別名居左、原姓名居右、兩者間以等號「=」連接之,時代置於圓括號「()」內。
  所分5部,主要係按漢字起筆筆形來畫分,另加補遺1部,共為6部。
  該書的字體和筆畫,均以楷書為主;對異體字並加以規範處理,書前「凡例」第23條,即有「正體字與異體字對照表」,可資參考。
  使用此書前,最好先按訂誤表所提的訂正文字及頁碼,就正文及兩個補遺部分,逐條分別加以勘誤更正,以免誤引誤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古今人物別名索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