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團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ㄩㄢˊㄒㄧㄥˊ˙ㄉㄜㄖㄨˊ:「ㄊㄨㄢˊㄕㄢˋ」。
  2. ㄐㄧˊㄐㄧㄝˊㄔㄥˊㄑㄧㄡˊㄓㄨㄤˋ˙ㄉㄜㄕˋㄨˋㄖㄨˊ:「ㄇㄧㄢˋㄊㄨㄢˊ」、「ㄓˇㄊㄨㄢˊ」、「ㄖㄡˋㄊㄨㄢˊ」。
  3. ㄐㄩˋㄐㄧˊㄋㄧㄥˊㄐㄧㄝˊㄖㄨˊ:「ㄊㄨㄢˊㄅㄞˋ」、「ㄊㄨㄢˊㄍㄡˋ」、「ㄊㄨㄢˊㄐㄧㄝˊ」、「ㄊㄨㄢˊㄐㄩˋ」、「ㄊㄨㄢˊㄩㄢˊ」、「ㄊㄨㄢˊㄊㄨㄢˊㄌㄨˋㄓㄨ」。
  4. ㄊㄨㄥˊㄌㄟˋㄒㄧㄥˋㄓˊ˙ㄉㄜㄨˋㄊㄧˇㄉㄚˋㄌㄧㄤˋㄐㄧㄝˊㄐㄧˊ˙ㄉㄜㄐㄩˋㄏㄜˊㄨˋㄖㄨˊ:「ㄒㄧㄥㄊㄨㄢˊ」、「ㄧˊㄊㄨㄢˊ」、「ㄌㄥˇㄑㄧˋㄊㄨㄢˊ」。
  5. ㄧㄣㄊㄜˋㄉㄧㄥˋㄒㄧㄥˋㄓˊㄏㄨㄛˋㄍㄨㄥˋㄊㄨㄥˊㄇㄨˋㄉㄧˋㄦˊㄗㄨˇㄐㄩˋㄐㄧˊ˙ㄉㄜㄑㄩㄣˊㄊㄧˇㄖㄨˊ:「ㄊㄨㄢˊㄊㄧˇ」、「ㄕㄜˋㄊㄨㄢˊ」、「ㄇㄚˇㄒㄧˋㄊㄨㄢˊ」、「ㄌㄩˇㄒㄧㄥˊㄊㄨㄢˊ」、「ㄏㄜˊㄔㄤˋㄊㄨㄢˊ」。
  6. ㄒㄧㄥˊㄖㄨㄥˊㄓㄨㄢˇㄑㄩㄢ˙ㄉㄜㄧㄤˋㄗˇㄖㄨˊ:「ㄊㄨㄢˊㄊㄨㄢˊㄓㄨㄢˋ」、「ㄊㄨㄢˊㄊㄨㄢˊㄉㄚˇㄓㄨㄢˋ」。
  7. ㄐㄩㄣㄉㄨㄟˋ˙ㄉㄜㄅㄧㄢㄓˋㄖㄨˊ:「ㄐㄩㄣㄊㄨㄢˊ」。
  8. ㄌㄧㄤˋㄘˊ。①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ㄊㄨㄢˊㄓㄨㄤˋㄨˋ˙ㄉㄜㄉㄢㄨㄟˋㄖㄨˊ:「ㄧˋㄊㄨㄢˊㄇㄠˊㄒㄧㄢˋ」、「ㄌㄧㄤˇㄊㄨㄢˊㄋㄧˊㄅㄚ」。②ㄩㄥˋㄩˊㄐㄧˋㄙㄨㄢˋㄔㄥˊㄊㄨㄢˊㄓㄨㄤˋㄊㄞˋ˙ㄉㄜㄉㄢㄨㄟˋ。「ㄧˋㄊㄨㄢˊㄌㄨㄢˋ」、「ㄧˋㄊㄨㄢˊㄏㄜˊㄑㄧˋ」、「ㄐㄧˇㄔㄥˊㄧˋㄊㄨ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án
解釋:
  1. 圓球形的物體。
    【例】紙團、麵團
  2. 因特定性質或共同目的而組織聚集的人群。
    【例】社團、旅行團、合唱團
  3. 結合、聚集。
    【例】團結、團聚、團圓
  4. 搓弄、揉合。
    【例】團泥球、團紙團
  5. 同類性質的物體大量結集的聚合物。
    【例】雲團、星團、冷氣團
  6. 量詞。計算團狀物的單位。
    【例】一團毛線、兩團泥巴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án
解釋:
[名]
1.圓球形物體。如:「粉團」、「紙團」、「蒲團」、「麵團」。
2.有組織的一群人,可以一起運作或活動。如:「社團」、「馬戲團」、「旅行團」、「合唱團」。
3.聚合物。如:「疑團」、「冷氣團」、「星團」。
4.軍隊編組建制的單位。歷代不一。陸軍介於師、旅之間,三營為一團,現已取消不用。
5.量詞。計算團狀物的單位。如:「一團毛線」、「兩團泥巴」。
[動]
1.搓弄、揉合。如:「團泥球」、「團紙團」。漢.崔寔〈四民月令〉:「齊人呼寒食為冷節,以麴為蒸餅樣,團棗附之,名曰棗糕。」
2.聚集、結合。如:「團結」。唐.張說〈東都酺宴〉詩四首之三:「爭馳群鳥散,鬥伎百花團。」
3.估量、猜度。《董西廂》卷六:「舊日做下的衣服件件小,眼謾眉低胸乳高,管有兀誰廝般著,我團著這妮子做破大手腳。」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uâ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 為某事聚集起來的人群。
  2. [[動] ] 聚合、會合。
  3. [[名] ] 圓形或聚集成圓形的東西。
  4. [[量] ] 計算團狀物、組織的單位。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圓。《說文解字.囗部》:「團,圜也。」南朝梁.吳均〈八公山賦〉:「桂皎月而長團,雲望空而自布。」宋.王安石〈題扇〉詩:「玉斧修成寶月團,月邊仍有女乘鸞。」

2. 圓球形物體。如:「粉團」、「紙團」、「蒲團」。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諸色雜賣》:「供香餅子,炭團。」《紅樓夢》第六八回:「把個尤氏揉搓成了一個麵團兒,衣服上全是眼淚鼻涕,並無別語,只罵賈蓉。」

3. 縈繞,圍繞。唐.李賀〈屏風曲〉:「團迴六曲抱膏蘭,將鬟鏡上擲金蟬。」明.王貴一〈九月六日夜雨作〉詩:「野菊團江舍,孤燈闇壁蘿。」

4. 聚合。唐.張說〈東都餔宴〉詩四首之三:「爭馳群鳥散,鬥伎百花團。」宋.梅堯臣〈較藝再和王禹玉內翰〉詩:「廉纖小雨破花寒,野雀爭巢鬥作團。」

5. 成群聚集之事物。如:「冷氣團」、「星團」。《紅樓夢》第九○回:「黛玉心中疑團已破,自然不似先前尋死之意了。」

6. 凝聚,凝結。南朝宋.鮑照〈傷逝賦〉:「露團秋槿,風捲寒蘿。」唐.杜甫〈白露〉詩:「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7. 搓弄、揉合。漢.崔寔《四民月令》:「齊人呼寒食為冷節,以麴為蒸餅樣,團棗附之,名曰棗糕。」《齊民要術.卷七.造神麴並酒》:「團麴之人,皆是童子小兒。」

8. 軍隊編組建制之單位。《隋書.卷八.禮儀志三》:「騎兵四十隊,隊百人置一纛。十隊為團,團有偏將一人。」《新唐書.卷五○.兵志》:「士以三百人為團,團有校尉。」

9. 古代地方行政單位名。《資治通鑑.卷二九四.後周紀五.世宗顯德五年》:「詔諸州併鄉村,率以百戶為團,團置耆長三人。」

10. 有組織之群眾,可一起運作或活動。如:「社團」、「旅行團」、「合唱團」。《新名詞訓纂.政屬.引戚繼光南塘集》:「練民團萬五千人。」

11. 估量、猜度。唐.韓愈〈南山〉詩:「團辭試提挈,掛一念萬漏。」《董西廂》卷六:「舊日做下的衣服件件小,眼謾眉低胸乳高,管有兀誰廝般著,我團著這妮子做破大手腳。」

12. 量詞。計算團狀物之單位。如:「兩團泥巴」、「一團烈火」。宋.陸游〈歲暮〉詩:「啖飯著衣常苦懶,為誰欲理一團絲。」

注音: ㄊㄨ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團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臺灣台語 相關臺灣客語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